普特拉姆电站的“十年之变”

发布时间: 2017-02-07 10:17:47 | 来源: 央广网 | 作者: 刘祎辰 | 责任编辑: 刘芳奇

关键词: 普特拉姆,燃煤电站,斯里兰卡,新发现,新闻纵横

央广网科伦坡2月7日消息(记者刘祎辰)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距离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西北130公里的卡尔皮提亚半岛,由中国承建普特拉姆火电站已经正式投入运营超过三年。然而,目前这里的三号机组仍然是由中国团队运行,预计今年下半年,它将由斯方团队完全接管。

六十年前的今天,即1957年的2月7日,中国和斯里兰卡正式建交。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装备走出去的重要标志性工程,普特拉姆火电站沉淀下哪些经验与启示?

潮水涌动的海岸边排列着整齐的白色房屋、三根大烟囱高耸直立。在斯里兰卡100卢比面额纸币的正面,印有一座大型工程的鸟瞰图,这是斯里兰卡著名的普特拉姆电站。它是目前斯里兰卡第一座燃煤电站,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座。三年前,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将建成的燃煤电站交给业主斯里兰卡电力局。从此这里发出的电,点亮了几乎半个斯里兰卡。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卡鲁纳塞纳·科迪图瓦库表示,由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普特拉姆燃煤电站,对于斯里兰卡的电力供应非常重要,它供应了全国接近一半的电力,让斯里兰卡整个国家的电价下降了四分之一。

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出发,向西北行进130公里,车窗外的灯火逐渐稀疏,景致有了越来越原始的斯里兰卡味道。卡尔皮提亚半岛环抱着巨大的泻湖,并不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斯里兰卡分公司总经理王路东说,十多年前第一次来到斯里兰卡,因电力短缺,首都科伦坡的夜晚,乍看上去,灯光如寥落晨星。

随着普特拉姆燃煤电站投入运营,停电的经历已经在兰卡人今天的记忆里越来越少。翻看项目合同,可以发现三年前普特拉姆项目早已应该移交给业主方——斯里兰卡电力局,由斯方全权运营。但在主控室的三号机组前,记者看到的却依然是中国面孔。普特拉姆电站现场项目部运维部经理张鼎明说,这主要是由于对于工业基础薄弱以及没有燃煤机组运行经验的斯里兰卡,相关技术人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去培养。“这是斯里兰卡第一个燃煤电站,工业基础薄弱。工人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一批批送到国内培训,回来供技术支持。 ”

三年前斯里兰卡电力局曾试图尽快完成运行交接,然而由于操作和管理上不到位,电站接连出现故障。合作双方都意识到,在中国装备走出去的过程中,装备的建设还只是漫长道路的第一步。在电站行政办公楼的三层,一间独立的机房引起了记者注意。这里是斯里兰卡燃煤电站几乎每一个操作工人都来过的地方---模拟仿真机房。张鼎明介绍,“该机器是合同以外、耗资百万的仿真机。所有流程操作和界面一比一设置,帮助他们熟悉。”

比起缺乏基础,高端电力装备市场上西方国家所占据的先机是中国技术需要面对的另一难题。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斯里兰卡分公司副总经理齐林介绍,“该市场长期是西方的,我们的市场先机是短板。比如燃煤电站是斯里兰卡国内第一个,但其他一些电气化设备,包括他们的工程师所熟悉的都是英标或日本的。中国产品此时打入该市场,不是牌子、质量不好,是接受度不好。一些小的设备接口习惯性使用方式、排列顺序等细节都不同。”

时间倒回到2007年,斯里兰卡仍处于内战之中,许多国家企业或公司为规避风险不愿冒着战火来到这里开展项目。在这样的情况下,王路东和他的中国团队,开始了普特拉姆燃煤电站一期建设。

十年后的今天,王路东回望电站历程,感叹装备走出国门的路上,工程建设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让技术真正的在一带一路上走进目的地国,成为他们寻求更大发展助力,为中国高端制造业插上走向世界的翅膀。“土建和成套设备输出,项目含金量差距很大。设备、技术、高端服务是一个过程。我们的软件水平,比如图纸说明书、服务,差距较大。它没有工业化基础,现在倡导建营一体化、高端成套设备,如果出口到一国不具备装备运营能力,需要提供很多服务。西方国家已经做了几十年,这是一个爬升的过程。”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提供高端成套设备,从培育装备运营能力,再到后续技术服务支撑……普特拉姆电站从无到有,走过的十年路程,正是这个示范性项目的意义所在。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