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老人的中国茶道

发布时间: 2017-12-11 10:17:35 |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 冯雪珺 | 责任编辑: 殷晓霞

关键词: 德国老人,中国,茶道

盖哈德为茶客表演茶艺。

本报记者 冯雪珺摄

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也在海外不断增强。有一批传播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功不可没。从一壶香气氤氲的中国茶,到传承千年的中国思想,他们都为之着迷。不仅如此,他们因为热爱而努力,主动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海外使者,用自身行动将中国文化由浅入深地介绍给身边人。

今天起,本报推出“传播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系列报道,分享他们的故事,并为读者提供另一个视角看中国文化。

67岁退休老人,成立目前德国最大且原汁原味的中国茶道馆

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洒茶……身着黑色棉布对襟短衫的茶艺师双手游走于各种茶具之间,优雅舞动。高冲低斟间,大红袍的香气徐徐散逸。接过茶艺师手中的紫砂杯,来客品后不禁赞叹:“好一个岩骨花香韵!”这一幕发生在德国法兰克福市中心一处闹中取静的茶道馆之内,令人有几分惊喜。

茶道馆的主人叫盖哈德·塔姆,是一名67岁的德国退休老人,也是技艺精湛的茶艺师。他2010年开始筹备,2013年在法兰克福近郊伊森堡成立茶道馆。2016年底正式迁往法兰克福市中心的这个“茶道——中国茶与艺术中心”,占地约350平方米,是德国目前最大的茶道馆。环顾四周,除了一个个四方桌外,墙上挂着大师制作的古琴一把、友人馈赠的国画若干,墙角摆着一架古筝、一坛熏香。宜兴的紫砂香薰炉、景德镇的瓷器等一套套琳琅满目的茶具,甚至包括大厅中央的实木长桌,都是盖哈德亲自从中国寻回的。原汁原味的中国茶风背后,显示出主人不凡的文化品位。

重点不在商业,而是真正将中国茶文化可持续地传播出去

为了节省运营成本,盖哈德亲力亲为,自7年前筹备茶馆以来,一周工作7天,一天16个小时,从不间断,甚至承包了茶道馆的日常清扫工作。兼任德国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会会长的盖哈德风轻云淡地表示:“我把一生的积蓄和每个月的养老金,几乎都投进了这里。”去拜访之前,法兰克福市经济促进局的亚洲事务部主管余宝莲一直嘱咐记者,千万不要问茶道馆如何宣传和盈利的问题,“他很不喜欢”。因为盖哈德有两个原则:一是从不主动寻找媒体采访或做广告宣传,二是从不追求客流量、但求常来常往的回头客。这与盖哈德之前的商场生涯很不一样。

盖哈德退休前一直活跃在航空物流业,“公司法人”“首席执行官”是长伴他的称号。“我一辈子都在想着怎么挣钱,如何挣更多的钱,但每天都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中,甚至耗损了健康。”因为工作原因,盖哈德与中国打了30多年交道,去中国不下四五百次,出于对艺术和哲学的喜爱,他结交了很多中国文艺界人士。一次机会,盖哈德应邀参加了文艺界朋友的茶会。席间,人们一边烹茶、品茶,一边就文学、艺术侃侃而谈,萦绕在清幽茶香间的中式“沙龙”,让盖哈德身心愉悦。同好之间以茶会友,惺惺相惜的情谊,让盖哈德颇为动容:“德国的社会文化中与人交流的成分太少了,我希望用中国茶道改变德国过于独立、冷漠的社交方式,在寻求内心平静的同时,人与人之间还有更多有机的交往。”

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出世态度,是中国茶道的内在气质。比起贩售中国茶叶、吸引好奇的德国茶客,盖哈德更希望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寻觅真正的茶道知音,通过定期举办与汉语、茶道有关的活动,培养真正能够将中国茶道发扬光大的人,“不求多,但求精”。“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陆羽的《茶经》就有1200多年历史。这不是谁来随便看一眼、参观一下就能理解的。必须深入进去,与茶艺大师沟通、阅读相关书籍,慢慢领悟。我们的重点不在商业,而是真正将这个文化可持续地传播出去。”

要将中国茶文化做成德国的一种流行文化,强调其生态和健康价值

15%的德国人都有喝茶的习惯,但大部分是西式茶,例如薄荷茶、果茶、英式红茶等。提到中国茶,人们的印象更多是中餐馆里廉价的茶包和苦涩的口感。为了让德国人喝到真正的好茶,盖哈德每年多次前往云南、四川、浙江、福建等中国省市的茶园,直接从当地茶农手中采购茶叶。“在那些出产优质茶叶的美丽茶园,自然环境依旧是原生态的样子,很多时候根本没有必要使用杀虫剂。而且即使受到虫害影响,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茶农也会谨慎地选择设置捕虫网等其他办法。”面对担心有杀虫剂污染的茶客,盖哈德都会以自己的所见所闻耐心解释。

对推广中国茶道,盖哈德有完整而丰富的设想。除了茶道馆,他还成立出版社,计划出版中国茶道的德语书籍、期刊;成立了茶文化公司,推出一系列与茶有关的设计产品。总之,他要将中国茶文化做成德国的一种流行文化,强调它的生态和健康价值。

“茶”香不怕巷子深。巴西圣保罗的茶商、澳大利亚的歌剧女演员,都慕名前来拜访。有一名英国伦敦的茶客,每周末都会飞来与盖哈德聊上半天,还有一所法国中学邀请他下学期为学生们开设一堂茶文化课。很多不了解中国茶道的中国留学生也特地来“补课”。“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传承始终是个挑战,中德都一样。”因此,盖哈德还有一个更深远的目标,“在两三年内,我希望能以中国茶道为主题,促成德中两国中小学生间的交换生项目。”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