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生:希冀成为“一带一路”国家互融交流使者

发布时间:2018-07-10 13:44:05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胡耀杰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海外留学生,一带一路,数学,第二故乡,课程

海外留学生:希冀成为“一带一路”国家互融交流使者

  沙卫诗在课堂上认真学习。 胡耀杰 摄

中新网青岛7月10日电 题:海外留学生:希冀成为“一带一路”国家互融交流使者

中新网记者 胡耀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应成为国家间互融交流的使者,这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沿线国家间交流发展一定会大有益处……”

Shawish是在位于山东青岛的中国石油大学就读的也门留学生,他有一个非常文艺的中文名叫“沙卫诗”。沙卫诗今年本科毕业,即将攻读石油工程学硕士。在本科学业毕业典礼上,他接受了中新网记者的专访。

沙卫诗的父亲曾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来华的留学生。“我父亲回国后,经常赞叹中国悠久的历史,以及中国人的热情、淳朴、善良。后来我的哥哥和姐姐到中国南京留学,这更增加了我到中国学习的决心。”沙卫诗说。

“以前听父亲说中国很穷,中国的学生学习很好。”沙卫诗称,2013年来到中国后,他发现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中国学生学习真的很棒,尤其是数学。

说到数学,沙卫诗脸上的笑容变得苦涩起来。他说:“由于各个国家的基础教育不同,来到中国后,‘数学’成了我和很多海外留学生的‘痛点’。”

沙卫诗回忆说:“我们大多是工科生,数学非常重要。学校得知情况后立即根据不同学生的状况,通过放慢授课节奏、提升留学生汉语水平、老师英语授课等方式,帮助我们克服学习困难。”

沙卫诗感觉,国际教育学院的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是方方面面的。比如留学生学院大楼,既是学生宿舍楼又是老师办公楼,既是教学楼又是实验楼,这种没有距离感的相处让留学生感觉很好。

已经把中国当作“第二故乡”的沙卫诗,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他在“2017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中获得银奖,而这种兴趣很大程度上也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开设的特色课程。

沙卫诗告诉记者,学校开设了京剧、剪纸、太极拳、武术、茶艺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还有他非常喜欢的快板和书法,这些课程让留学生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沙卫诗认为,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后,一定会把这些告诉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比如我可以把所学的石油知识、技术等分享给以前的同学。有些留学生还愿意在自己国家建立汉语机构帮助同胞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沙卫诗说。

2018年元旦前夕,沙卫诗获得青岛西海岸颁发的“友好使者”勋章。“作为一名中国文化的爱好者,我希望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成为也中两国文化的交流使者,为两国的友好交往贡献力量。”沙卫诗说。

中国石油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栾凤池告诉记者,希望能有更多的留学生爱上中国、学好汉语、读懂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他们也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知华友华的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

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共有1302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579人。截至2018年夏季学期,留学生毕业人数共739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既掌握石油专业知识,又了解中国文化背景的毕业生大部分进入石油石化企业工作,成为了本国石油石化行业优秀的人才,成为了自己祖籍国与中国互融交流的使者。(完)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