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区扎实推进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

发布时间:2018-08-18 13:54:34 | 来源:天津日报 | 作者:杜洋洋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津南区,对口帮扶,学情,秦安县,隆化县

一个美丽的约定──对口帮扶,将津南区与山水相隔的河北省隆化县,甘肃省秦安县、灵台县,新疆策勒县紧紧相连。

“扶贫先扶智”。在教育帮扶上,从师资培训入手,抓住教育扶贫“牛鼻子”,帮助贫困地区建起一支留得住的优秀教师队伍,是津南区的努力方向。

7月中旬,正值酷暑闷热。津南区包括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17位专家教师来到甘肃省秦安县“送教下乡”。对那里360名初中教师开展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

调试设备、测试教学课件、熟悉培训场地,到达当天下午,教师们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培训之中。“教学实例和教材分析及学生学情的分析很深刻很透彻,对我有很大帮助。”“几个APP从来没听过,这次学习了,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用到。”“针对我们的弱点有的放矢,受益良多。”在送教老师范立娜手中的培训笔记上,针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记者看到了秦安老师们的留言。“暑期下乡支教培训我们一共组织了两期,培训人数共计850人。”津南区教育局副局长冯岩对记者说。

津南区人社局在甘肃省秦安县投入资金80余万元搭建人力资源数据库,开通就业推荐绿色通道。村民在平台登记就业意向,津南区人力社保局即可根据登记信息安排就业岗位,实现精准对接。

“扶贫就要像帮助亲人一样,用真心,出全力。”带着区委书记刘惠的嘱托,帮扶干部辛召东一到秦安,就开始挨户走访,他发现,秦安地区山大沟深、居住分散、信息相对闭塞,很多年轻人有外出打工的意愿却就业无门。他将这一情况和区人社局反映后,人社局当即决定建立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对接系统。

“设备都已经调试好了,正在对当地人口状况、劳动力结构、就业需求状况、建档立卡贫困户底数等信息进行摸底统计。”从辛召东发过来的小视频里记者看到:在计算机人力资源数据页面上滚动播放着人员信息、就业信息、求职意向和企业信息。在微信语音中,辛召东说,目前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和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的信息系统已安装调试完毕,并对三个受援县的人社局工作人员均进行了系统操作业务培训。

为解决当地就业,津南区合作交流办、人力社保局组织本区25家企业远赴千里之外的河北省隆化县举办了一场对口帮扶就业招聘会。这25家企业提供的200余工作岗位都是津南区精心挑选并适合当地人群求职需求。招聘会一开始,各个企业展台前,前来咨询的当地群众络绎不绝,不到1小时就有100多人签订了就业意向。

在隆化县张三营镇,厚皮番茄种植是该镇的特色产业,但由于没有完善的销售机制,种植番茄的经济效益普遍不高。2017年年初,在津南区的对口帮扶下,该镇成立了以番茄新品种的种植与深加工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河北硕盈食品有限公司。很短时间,便建成了1200平方米厂房一栋,日处理番茄330吨生产线一条。2017年8月企业正式运营,至今,加工原料番茄已达1.85万吨,销售额1106 万元,带动500余户稳定增收。建档立卡贫困户205人中,22户59人已于2017年年底脱贫出列。

秦安县和隆化县的例子,是津南区因地制宜开展精准帮扶的缩影。2017年以来,由区领导牵头,先后对河北省隆化县,甘肃省秦安县、平凉市灵台县、新疆策勒县四个受援地区进行了10次实地考察、对接洽谈。以“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为手段,全面促进双方在产业经济、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智力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心手相连、同步小康。2018年,四个受援地区共确定了30个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共计8647万元已全部到位,其中区级财政资金7140万元,镇、村资金840万元,社会各界捐款667万元,解决了当地百姓最期盼解决的急难事,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