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海外工程管理部部长、中冶国际党委书记徐永杰。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殷晓霞)“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央企业,尤其世界500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近日,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海外工程管理部部长、中冶国际党委书记徐永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做了如上表述。
徐永杰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冶集团提出加大海外市场开发的部署和要求,优先发展海外战略,积极推进海外重大合作项目。到目前为止,中冶集团在海外55个国家设有143个驻外机构,也实施了一大批海外国际产能合作、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合作等重大项目,多个项目还获得了国内鲁班奖以及当地优秀项目奖。“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央企业,尤其世界500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他说。
对于中冶集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规划,徐永杰指出,中冶集团主要是冶金建设的国家队,同时也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新兴产业以及矿业资源的开发,占领着海外业务布局的先机。中冶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有驻外机构,对当地的风土民情、法律法规、市场机遇、本地化资源都有深入地了解,所以和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对接具有一定的优势。
他进一步表示,企业应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一要解决沟通交流的问题。他表示,中冶集团是最早走出去的央企之一,除了加大海外市场开发力度,还在沟通交流方面加强相关培训和学习,并招收了大量熟悉当地环境、当地文化的中国以及外国留学生,做到对外沟通顺畅,交流无阻。
第二要解决文化和理念差异的问题。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宗教、理念不同,所以,中冶集团的做法首先是尊重当地文化,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理解、丰富和学习。“我觉得每个文化都有它灿烂的一面,所以我们要将国际理念与中国理念相结合。”
第三要解决本土化和国际化的问题。中冶集团要求驻外机构聘用当地员工的比例必须大于中方员工比例。例如马来西亚公司,共有员工222人,总部派遣到吉隆坡的只有13人,其余209人均来自当地及周边国家,本土化比例达到了94%;斯里兰卡分公司及项目部中,雇佣当地员工就超过了50%,这是本土化的问题。他指出,本土化还包括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充分利用本土化的人员、装备和技术,通过提供协调、管理、进度等与进行工作对接。“本土化使得我们可以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技术、装备等提供充分的衔接和合作。”
徐永杰表示,国际化是指不仅与当地企业合作,还应该和其他先进的欧美日韩企业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发市场做项目。中国企业应该成为国际化的当地公司。通过属地化合规合法的经营,然后和先进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国际资源来培养和发展品牌。
他强调,中冶集团也十分重视技术创新。“目前,中冶集团的专利大约22000多件。创新的专利,技术的驱动是未来钢铁冶金建设行业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法宝。同时,我们和世界上同行各业在项目上也都有交流,有时也一起合作,为业主创造价值。”
在文化交流方面,他指出,2012年后中冶集团在这方面加强了培训和交流。例如新加坡公司,每次有员工派到新加坡去工作,无论是工程师、管理人员还是少量的技术工人都要在北京进行严格的培训,让他们了解新加坡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节日和当地人以及与其他邻国打交道的经验,做到尊重、理解、学习当地文化,吸取别人的精华。
“我想只要我们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尊重当地文化,坚持本土经营、长线经营及合作理念,以当地市场需求与我们的优势相对接,就一定能够越走越好、越走越稳、越走越远。”徐永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