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草书《张继 枫桥夜泊》过眼录

发布时间:2019-04-26 11:43:3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罡 | 责任编辑:王东海

关键词:林散之,草书,枫桥,中国,张继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林散之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60岁开始专攻草书。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大师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 论怀素草书》、《毛泽东词 清平乐 六盘山》、《自作诗 论书一首》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收藏草圣林散之的草书作品,要弄清精品与普品的关系。普品是教材,教您读懂林散之草书的基本知识;精品是名著,让您感悟林散之草书的艺术魅力!普品如猫似狗,让您玩其形;精品像龙是凤,教您享其神。不收藏林散之草书的普品,就难以鉴别林散之草书的真假。不收藏林散之草书的精品,就不知道林散之草书之精要。忽略林散之草书的普品,过硬的眼力就难以炼成。忽视收藏林散之草书精品,您的品位就难以提高。收藏林散之草书的普品不能贪多,收藏林散之草书的精品不要吝啬。看林散之草书的普品,靠的是经验,选林散之草书的精品,讲的是学养。林散之是草圣,林散之的草书是软黄金,林散之的草书值得永久收藏。总之一句话,早收早受益,迟收迟受益,不收不受益!

收藏,就要收像林散之草书《张继 枫桥夜泊》这样的精品力作。

林散之草书《张继枫桥夜泊》,94×229㎝,约19.4平方尺

 

林散之草书《张继 枫桥夜泊》,镜心,尺寸为94×229㎝,约19.4平方尺。落款是唐张继枫桥夜泊,一九七八年,林散耳。引首章是“大年”(朱文),名章是“林散之印”(白文),说明章是“不残老人”(朱文)。裱工精细,品相十全。正文内容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王罡(左)和军旅收藏家王重敏在欣赏林散之草书《张继 枫桥夜泊》。特邀摄影师陈希 摄

《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苏州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内心世界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林散之草书《张继 枫桥夜泊》(局部)

林散之草书《张继 枫桥夜泊》,可称为“大件”、“重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尺幅较大。林散之创作草书作品很多,但是像这幅长2.3米,高近1米的尺幅不多。这么大的宣纸只写了一首七绝诗,有的字比头还要大,视觉冲击力很强。二是盛年创作。这幅草书创作于1978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林散之草书创作的巅峰,这个时期林散之创作了很多作品,不少是代表作,这幅草书可谓盛年佳构。三是笔墨精微。林散之用的是长锋羊毫笔,中锋用笔,线条雄强老辣,结体参差错落,奇境跌宕纵横。尤其是用墨,如“眠”、“夜”,还有“半”,很黑,黑中发亮,黑中见精神。“霜”、“城”, 还有“对”,很枯,枯中见笔,枯中显功夫。林散之用的是磨墨,很浓很稠,以白计黑,重虚守实。四是后势强劲。这个后势是指收藏的后势,后势持续的时间,不是指未来几年,而是指几十年或更长的时间。

林散之草书《张继 枫桥夜泊》,是南京十竹斋的旧藏。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