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礼群:开拓新时代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发布时间:2019-05-21 09:03:4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刘梦雅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发展,区域,合作,协同,经济区

图为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局主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魏礼群发表演讲。

中国网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刘梦雅)“淮海经济区域是一个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阶段高度相似的经济区、经济板块,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局主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魏礼群在“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 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专题研讨会上,就开拓新时代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表达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首先要深刻认识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魏礼群指出,从地理区位看,该区域地处四省边界,承东启西、呼应南北,处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中原经济区和长三角一体化的空间结合部,位置突出。从历史文化看,该区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孔孟文化、两汉文化、运河文化等云集于此,还拥有浓郁的红色文化。从发展现状看,目前整体区域为东部地区发展的薄弱版块,同时又处于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加速发展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发展空间。高度重视和加快推动此经济区域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局,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去年11月,国务院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将淮海经济区列为重点规划的三大板块之一,在国家规划层面正式明确淮海经济区的区划范围,并要求“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打造省际协同合作示范样板”。这为淮海经济区在新时代深化合作交流、开拓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新境界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魏礼群表示,要站在新时代战略全局高度,观察审视淮海经济区的战略地位、特殊功能和重要作用,从广度和深度上推动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使之加快成为一个“经济低谷”崛起的新高地、成为城市群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成为跨行政区联动融合发展的好样板。这有利于更好实施新时代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形成国家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推动区域治理现代化、有效破解省际交界地区融合发展的难题。

其次要科学把握深化合作重点方向,着力开拓新阶段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新境界。从广度、深度、高度上加快协同发展,逐步实现区域一体、整体联动发展,实现全面融合、良性互动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优质高效发展。

魏礼群表示,淮海经济区推动协同发展最大的难点在于不同行政隶属关系造成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法规壁垒。开拓协同发展新境界,必须有效解决跨多个省边界行政区影响深度合作这一难题,关键在于完善合作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做好“通”字这篇大文章。全方位推进互联互通,包括基础设施“硬联通”和制度政策“软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人员和生产要素自动流动,把全区域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协同发展。最为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依靠市场力量和发挥政府作用、做强中心城市和辐射带动周边这两对关系。

同时,要坚持“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协同发力。四省边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各类企业和社会力量有着强烈的合作意愿与需求,可以开展各种方式的交流与合作。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做法和规定,大力完善市场体系建设,通过建设跨边界大市场,推动区域大发展,实现区域大繁荣。同时,要更加科学有效地发挥政府作用,本着互利互赢、共建共享原则,靠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推动深化合作、优势互补,扎实做好规划引领、政策支持、优化服务、强化软硬环境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多“拆墙”、少“筑墙”,切实打通各种有形、无形的“断头路”,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一体化发展环境,真正让“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各施所长、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彰显实效。

还要坚持做强中心与带动周边统筹推进。魏礼群指出,徐州市应继续充分发挥优势,不断做大做强,当好新时代区域协同发展的引领者和区域合作的“发动机”,切实增强使命担当,通过做强自身更好辐射带动全区域联动融合发展,在推动构建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同时,其他城市也都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在深化务实合作中开辟发展新天地。

最后,要广泛汇聚深化区域合作智慧,依靠真抓实干开拓协同发展新境界。要正确把握当前与长远、内部与外部、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等重要关系,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坚持真抓实干、注重实效,努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魏礼群表示, 深化区域合作,需要放眼未来,也需要立足现实。淮海经济区域目前整体仍属于东部地区“经济低谷”,传统资源型城市多,转型升级任务重。要强化发展意识,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挖潜、合力攻坚,各展所长、各尽所能,携手拓展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开创“经济低谷”崛起的新局面、走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深化区域合作,需要形成工作合力,也需要创新体制机制。他指出,淮海经济区域内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交流合作源远流长。要深化交流对话着力增强联动发展、融合发展意识,构建区域情感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要利用好已有的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各项合作协议落地见效;还要创新区域合作新体制新机制,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按照互利共赢、共建共享的原则,支持和鼓励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区域合作。

深化区域合作,需要靠内部,也需要借助外力。魏礼群表示,要以更新的思路、更宽的视野积极争取外部支持。深入学习借鉴国内外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复制推广各类科学机制和有效做法。加大对外借智力度,依托各类智库力量,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借助“外脑”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更加注重做好舆论宣传工作,通过立体全面的对外宣传展示合作成果、扩大社会影响、营造全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据悉,“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专题研讨会”由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