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第二届十字门金融周在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举行。图为中国银行原行长、海南省原副省长李礼辉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 殷晓霞 实习记者 唐澜)“数字货币在未来的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居于核心地位,数字货币会不会是对全球货币体系进行又一次重构,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8月19日,中国银行原行长、海南省原副省长李礼辉在第二届十字门金融周论坛上表示。
李礼辉将数字货币分为三种形态:法定数字货币、虚拟货币和可信赖机构的数字货币。数字货币能否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和支付工具?对此,他认为,应取决于四个关键因素: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和社会认可的可靠性、安全性。
李礼辉表示,在零售支付市场,法定数字货币可能并不具备取代支付宝等新兴电子支付方式的绝对优势。而虚拟货币,基于公有区块链平台,是虚拟社区里的价值标记,同时可以跟法定的货币兑换,也具备了金融工具的属性。“像比特币、以太币这样的虚拟货币,基于经济层面的因素,还将生存和发展,但极少数可能扩张领地,大多数只能偏居一隅。”虚拟货币发展前景如何?李礼辉认为,如果能够突破规模化应用的瓶颈,且虚拟货币的运行机制如能解决价值稳定的问题,才有可能进入大众化的交易和支付场景。
李礼辉指出,当前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可信任机构的数字货币。他将具有公信力的机构包括金融机构发行的数字货币称为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他认为数字货币可能会冲击主权货币的地位、重塑货币体系。“数字货币的霸权地位,将由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的覆盖范围、用户规模和实体资产的规模来决定。同时,数字货币的出现可能形成跨越商业银行的金融体系,可能形成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集中基础设施,进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如何应对数字货币的发展带来的挑战?李礼辉表示,一是要掌握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主导权,实施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国家战略;要加快推进数字技术研发和数字经济研究,在数字技术的关键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在数字经济的关键领域建立全球性的竞争优势。“在横琴,除了法定数字货币以外,可能也要更多地研究可信任机构的数字货币及其可行性和落地措施。”
二是要加快数字金融制度的建设,要改变现在制度建设滞后的局势,立足于保证数字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抓紧建立数字信任机制,抓紧制定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数字资产市场监管、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监管、虚拟货币监管等制度,建议抓紧制定数字金融技术的国家标准,建立专业化的数字金融技术应用审核和验证体系。
三是要加强国际协调,在数字金融全球制度建设中,应积极参与并努力争取话语权,加强国际监管的协调,促进达成监管共识,建立数字金融国际监管的统一标准,联合研发可行的技术方案,有效管控资金的跨境的非法流动,保证资金的跨境运行、跨境流动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