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高李峰 呼家坬村脱贫致富领路人

发布时间:2019-08-23 15:08: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宽宁 | 责任编辑:王东海

关键词:贫困户,产业,书记,脱贫,开展

 

———清涧县统战干部帮扶记

 

8月21日,陕西统一战线助力脱贫攻坚走基层活动来到清涧县,记者见到县统战部驻村第一书记高李峰。

呼家坬村位于清涧县城以东56公里的无定河畔,距离镇政府30公里,辖呼家坬和寺家塔两个居民小组,全村总土地面积13256亩,耕地8800多亩,林地4100亩,坝地105亩,川地101亩,荒山荒坡150亩。总户数200户,总人口809人,劳动力272人,常住人口65户86人,外流135户723人,低保户4户6人,五保户6户6人,残疾人口31人(其中贫困户 22 人),党员51人,目前,在册贫困户45户92人。该村以种养殖为主,积极发展红枣产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稳步实现整村脱贫。

支部领富 建强“好班子”提升组织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这既是老百姓对新一届党支部的期待,也是脱贫攻坚重任对村里提出的要求。去年“两委”换届时,镇党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注重发掘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把群众认可度高的党员选进村“两委”班子,把熟悉市场经济、农村工作、群众工作和具有带头致富等方面能力的党员选拔出来。县镇两级不断加强对村级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培训,采取岗前培训、定期集训、实践锻炼等方式,使书记成为熟悉党的政策的明白人。在新一届党支部带领下,全村51名党员开展结对帮扶,使单独老人户、贫困户都有了“贴心人”;支委成员带头成立三个养牛、养羊专业合作社,53户贫困户121人入股加新一届党支部带领下,全村51名党员开展结对帮扶,使单独老人户、贫困户都有了“贴心人”;支委成员带头成立三个养牛、养羊专业合作社,53户贫困户121人入股加入合作社,都获得了分红。贫困户发展产业缺少启动资金,党支部书记主动为9户贫困户担保,向农商银行借款30万元。县委统战部派出的“第一书记”走遍家家户户,问寒问暖,长期驻村,解决了群众许多实际困难。如今,在呼家坬村提起党支部班子和第一书记,群众无不夸赞他们是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产业致富 立足“主抓手”提升发展力造好产业、立好项目、建好基地

为了念好这个“经”,三年来村里先后实施了1064亩低产枣园改造工程。2017年底,投资270多元的3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运,2018年,54户贫困户首次分红14.1万元。村民自发成立的养牛专业合作社目前存栏28头,两个养牛专业合作社目前存栏达到500多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今年春天,村集体和村民用股份制形式投资80万元建成了500亩苹果基地,投资30余万元建成了100亩红薯基地,成活率达95%以上。为修好这两个基地,男女老少齐上阵,苦干实干加巧干,如此久违了的劳动场景就是老百姓致富心情的最好印证。呼家坬村狠抓产业脱贫、就业创业、移民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生态扶贫、兜底保障,实施了一批种植业、养殖业、光伏发电等项目,修通了村硬化水泥路和通山作业路,老百姓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文化促富 厚植“新民风”提升软实力脱贫攻坚

消除“思想贫困”十分重要,需要通过润物无声的文化滋养, 用扶志扶智的“药方”斩断穷根。2018年春节,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扶贫轶事》在镇村演出后,引起强烈反响。村民崔世飞今年57岁,几年前因家庭变故,欠债十多万元,对生活失去信心,第一书记和村支书苦口婆心给他做思想工作。看了小品《扶贫轶事》后,他重新振作精神,种植农作物70亩,去年改造低产枣园40亩,农闲时又四处打工,当年收入就达6万元,不仅还清了债务,还参加了村集体的苹果基地、红薯基地的入股经营管理。村里组建扶志扶智小分队,开展相关工作,讨论制定村规民约,研究扶贫互助相关事宜;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活动;开展农业技能传授、职业道德宣传等活动,打造广场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多措并举,吸引乡贤回村创业;开展“脱贫攻坚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开展“户要干净、村要整洁、人要勤劳、心要感恩”教育活动;开展送医、送药、送技能、送种子、送米面油“五送”活动;全村大团圆,开展“评优树模”系列活动;全力打造“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村庄”。通过这一些列活动开展,形成了“以民管村、以法治村、以德润村”的新格局。

能人带富 树起“领头雁”提升辐射力实现脱贫攻坚

47岁的党员崔红周,2017年成立了红周养羊专业合作社,两年时间发展到羊子存栏400余只,去年户均净收入1千多元。入社的贫困户们说:“红周会念养羊经,市场羊便宜了他买,肉贵了他卖,羊有个小毛小病他会医会治,真是我们脱贫致富路上的领路人。”37岁的党员王静静有养牛经验,县镇两级按照“政府引导、村委主导、群众参与、利益共享、村民按股分红”的发展思路,他和14户贫困户于2017年成立了万隆养牛专业合作社,存栏28头,户均两头,去年户均增收800多元。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该村以精准脱贫为目标,走出了一条“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的发展道路。

聚力帮富 形成“同心圆”提升向心力

村党支部积极争取县镇两级党委、政府支持,整合分散到户的土地资源,结合村情,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养则养。县上主要领导深入村里破解难题,解决产业道路建设问题。帮扶部门邀请陕西城乡设计院制定乡村振兴规划。争取12万元资金为寺家塔自然村修建同心广场一个。镇上领导帮助向市、县争取资金,解决老年幸福园资金短缺问题。邀请县果业公司惠东升同志全力给予苹果产业以技术支持。最近,村里又选了地址,落实资金100余万元,准备修建存栏600头的中型养猪场,经营模式为集体、贫困户、非贫困户三位一体股份制。建成后,村民又多了一条致富门近,村里又选了地址,落实资金100余万元,准备修建存栏600头的中型养猪场,经营模式为集体、贫困户、非贫困户三位一体股份制。建成后,村民又多了一条致富门路。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