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红:江苏师大探索“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发布时间:2019-11-13 14:53:17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殷晓霞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岑红,江苏师大,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1月12日,2019“一带一路”走出去国际论坛暨“一带一路”可追溯商品数据库上线仪式在北京举行。图为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岑红。中国网 孙宇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殷晓霞)11月12日,2019“一带一路”走出去国际论坛暨“一带一路”可追溯商品数据库上线仪式在北京举行。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岑红在论坛上表示,“一带一路”需要靠人才支撑,“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的模式需要创新。

岑红介绍,江苏师范大学经过近年的实践,归纳了“一带一路”走出去人才需求的三大特点:

一是双向性。所谓双向性,一方面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基本语言沟通能力,以及对所到国的国情文化、政策法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的人才。另一方面,需要驻在国(地区)能够有应对项目合作的各种具体工作任务的各类人才。“人才需求的双向性的两端都是不可或缺的,缺一不可,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端。”

二是互动性。岑红指出,与常规的人才培养有所不同,“一带一路”走出去人才需求是因互动而产生,因互动而分型,因互动而发展,这个互动性的特点造就了人才需求动态这样一个特征。“正是因为互动合作,才拥有了跟更多的打造人才培养的新契机和新平台。”

三是人才需求的特殊应用性。“‘一带一路’走出去人才培养,不管是哪一端都是动态发展、领域广泛,实效性和针对性必须兼顾。”同时,培养“一带一路”人才,专业性和文化性还需要相互叠加,培训的技术标准、操作范式要和学生、人才的价值取向、文化传统相共融。

对此,岑红表示,从上述三大特点可以探索出一个由四个方式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的“一带一路”走出去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学历教育、短期培训、校企联手和校校合作。

第一,学历教育。要强化留学生学历教育,夯实走出去人才培养的基础。“从数量上看,我们学校大概有500多学历生,遍布‘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覆盖有本科、硕士、博士各个学历阶段,而且来华的研究生们大多获中国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的各国优秀学生。”她认为夯实走出去人才培养的基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不但能够稳定培养高水平人才,而且能够聚合教师队伍,制定针对这些留学生的精品课程和高水平的培养方案,还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改革、创新培养机制。

第二,短期培训。岑红表示,目前江苏师范大学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类短期培训,重点培养了非洲国家的政府公职人员和学校教师,为印度尼西亚政府的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等。

第三,校企联手。学校和企业共同落实走出去人才培养的各个关键环节,比如为企业“走出去”培养驻在国的员工。“江苏省专门搞了一个走出去校企合作信息平台,我们称之为人才地图,它让企业和各国留学生能够精准对接,推动人才的跨国学习和就业,这个效果非常直接。”岑红说。

第四,校校合作。岑红指出,这种方式以稳定、高端的学术合作平台,推动人才培养,如通过合作办学机构的设置,打造人才培养的稳定、优质路径。“我们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合作建立江苏圣理工学院,互派教师互换学生,每年成建制的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会中俄双语的人才。”此外,她指出,江苏师范大学通过开设海外科研院所、科研院所的海外分支机构或建立国际合作研发机构,以合作科研带动高端人才的培养。“比如学校的‘一带一路’研究院,与巴基斯坦、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的大学合作,设立了海外分院,共同研究‘一带一路’课题,成为培养高端人才的有效平台。”

“有了模式,一定要有保障。”岑红强调,三大保障特别重要:一是语言保障。““一带一路”语言先行。语言是沟通的工具,甚至它本身也是一种沟通的范式。”她指出,江苏师范大学高级语言发展研究院率先出版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语言国情手册,为走出去提供方便。同时,要注重小语种人才队伍建设,根据需求,进行相关培训。二是培养机制保障。岑红表示,主管部门和学院要全过程管理。同时,要调动所有专业学院、科研院所的培养力量,建立统筹协调的机制。三是理念和政策保障。“要提高站位、统一认识、切实明晰‘一带一路’走出去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岑红说。

据悉,本次论坛由中国网“一带一路”网、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马尔代夫驻华大使馆、国家民委国际交流司、江苏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共同主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投资运营局、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北京江阴企业商会支持。中国发展门户网、蓝迪国际智库、中追溯源(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来自46个国家驻华使节、官员代表、国际机构以及中国500强企业代表200多位中外嘉宾莅临活动现场,共商合作,共话未来。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