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人徐亚荣:“永远奔跑在科研创新的路上”

发布时间:2019-12-02 16:25:55 | 来源:经济日报 | 作者:乔文汇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徐亚荣,科研发展,科研创新,科研项目,烷基化

  徐亚荣在车间查看生产数据。 吴海燕摄

一头短发,一副眼镜,一身蓝色工作服,工作中的徐亚荣格外干练。作为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她每天的工作是快节奏的。“石油化工领域技术飞速发展,没有紧迫感、危机感,很难跟上发展的步伐。”徐亚荣说。

1995年大学毕业来到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工作伊始,徐亚荣就下定决心,要在石油化工领域有所作为。如今,47岁的她仍坚持边工作、边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C5催化剂是乌石化炼油厂一项装置中必用的催化剂,长期依赖进口。因国内没有同类产品,只能高价从国外企业购买,而且供应商每年都会提价。“不能总是受制于人,我们就不能研发和生产吗?”2009年,乌石化公司C5催化剂开发科研项目小组应运而生,徐亚荣加入其中。

从那时起,徐亚荣和小组成员开始了攻关重任。白天,他们进行试验运行;晚上,则分析和调整参数,这种工作状态持续了10年。“要想企业‘跑起来’,每个人都必须先‘跑起来’,而我要先‘跑起来’。”喜欢跑步的徐亚荣,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

科研攻关中,徐亚荣带领团队分秒必争。研发初期,需要8000多个小时连续运行实验,以获取足够数据。有时灵感来了,徐亚荣连续几天都睡不好,就想尽快进行操作实验。“每天晚上八九点钟打电话,徐老师基本都在单位,周末也基本在单位加班。”徐亚荣的学生冯丽梅说。连续几年,徐亚荣和同事只在春节休息过几天。

从开始这项研究到取得成果,徐亚荣已记不清失败了多少次。面对不如意的实验结果,徐亚荣带领团队顶住压力,一遍遍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上千次实验,终于完成了稳定、适用的催化剂制备工艺。2017年,C5催化剂实现工业化生产测试,填补了国内空白,现在已准备批量生产了。

与C5催化剂研发难度相差无几的,还有“烷基化”的挑战。2010年,乌石化公司百万吨芳烃装置开工生产,一方面苯产能在提升;另一方面其下游产品开发比较滞后,出现产能过剩。如何对苯产品进行有效利用,成为摆在徐亚荣和同事面前的一道难题。

徐亚荣不断翻阅资料、大量调研,最终将思路锁定在苯与甲醇烷基化技术上。由苯转化生产甲苯、二甲苯,可满足快速增长的芳烃需求,调整芳烃产品结构。同时,也可将产品作为汽油调和组分,增加汽油的辛烷值。随后,徐亚荣和同事不仅攻克了这一难题,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而且技术水平和工艺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攻下一系列难关的徐亚荣依然忙碌,她带领的20多人的研究团队,正开展着12项课题研究。徐亚荣说,“我要永远奔跑在科研创新的路上,为我国石油化工科研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