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复工记

发布时间:2020-04-23 15:22:41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程江涛 童强 | 责任编辑:白韵之

关键词:武汉国家存储器基地,复工

防疫复工专题会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4月8日,武汉解封。4月10日,武汉市委市政府召开重大项目推进会,当天100个武汉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武汉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赫然在列,这里生产着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上海宝冶安装工程公司正是这个项目机电安装调试的主要施工方之一。这也是受疫情影响,公司最后一个复工的项目。

自武汉封城以来,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经理王树盛寝食难安。虽然有春节长假,但他知道即使假期结束,项目也极难正常复工。6月底总部研发大楼具备竣工验收条件,保证业主进驻使用,成为他心头日日盘算的心结。

上海宝冶是最早启动疫情状态下项目施工如何应对的央企。一月底,在集团“一个项目一个对策”的精准施策指导下,王树盛开始重新整理思路,对该工程进行全面的盘点,时刻关注疫情变化,开始四处采购张罗防疫物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解封,但我要做好明天就复工的准备。”王树盛如是说。

3月30日早上8点,武汉封城的第68天,安装工程公司武汉国家存储器项目部经理王树盛一行4人从上海出发,满载防疫物资逆行武汉,为即将到来的复工做准备。

“进入湖北以后路上的车像是凭空消失了一样”,提起那天的场景,王树盛依然记忆犹新。平日川流不息的高速路和人满为患的服务区空空荡荡,让人产生恍惚感,为了缓解压抑紧张的情绪,他给自己打气,也给身边的同事打气:“安全第一,只要严格按照标准做好防护就不会有问题。”晚上8点,经过12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最先返回项目的4人正式进入武汉。

此时的武汉疫情已经得到了全面控制,但这座“九省通衢”,有着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依然安静得像“睡着了”一样。由于之前项目部居住的小区属于疫情重灾区已经无法进入,他们只能住项目部办公室,没有床只能睡沙发、办公桌、打地铺,前三天吃的全是从上海带去的泡面,经过两次核酸检测之后才被允许进入食堂用餐。“食堂的饭菜真香啊!”这是他们三天泡面后的人间美味。

回到了熟悉的项目工地,初入武汉的紧张感也很快被工作的快节奏冲淡。王树盛带领现场管理人员第一时间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摸排,进一步完善复工计划,统筹策划人员安排,配合业主对关键区域进行彻底消杀。在准备工作紧张有序开展的同时,如何劝说工人返岗成了亟待解决的首要难题。

虽然疫情已经得到完全控制,但此时的武汉并未解封,这座曾经处在疫情风暴中心的城市依然让人望而生畏。甚至有工人表示坚决不去武汉。“我很害怕,我不想来武汉冒险,我觉得空气中都漂浮着新冠病毒”,面对项目部的邀请,很多工人惊恐的回答。如何帮助工人克服恐惧,让他们安心返岗着实让人头疼。

“你看看,咱们这里很安全,防护措施做的很好。”吃饭的空档王树盛也没闲着,打开微信视频给工人介绍现场的情况,展示防疫措施。“一开始工人都不愿意来,怕啊。”王树盛摇摇头,一脸无奈。他只能挨个打电话做工作,一天打几十个电话,嘴皮子都磨破了。最终,他的真诚和现场安全到位的防疫工作开始逐渐打消了工人的疑虑。

项目部还承诺所有到达武汉的返岗人员全部安排专车接送。全副武装,开车往返于武汉各大交通枢纽接人成了项目部施工员吴家兴当时的主要工作之一。最多的一天他先后驱车前往武汉站、武昌站、汉口站、天河机场,行程近两百公里,连午饭都在车上解决。“工人们的防护意识还是挺强的,有的不仅戴了护目镜和口罩,连头发都包得严严实实。”看着工人们的这副模样从车站机场出来,吴家兴感觉好笑又敬佩。所有返岗人员上车前都会进行一次消杀,到达项目部后统一集中隔离,核酸检测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

4月8日0时,伴随着百年江汉关的钟声,长江沿岸25公里灯光秀瞬间亮起,重生的武汉大地雀跃、山河欢呼。在武汉市委市府的强力推动下,武汉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正式全面复工。由于前期准备的充分,以及各种预案的周全,项目复工即刻进入抢工期。上海宝冶安装公司承接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一期)通用配电系统和中低压配电系统工程和总部研发大楼(ADB)机电安装工程火力全开,为6月底的工程竣工和业主进驻而抢回失去的时间。

“疫情真的随时都会有反复,”王树盛说。“周边偶有疑似病例发生,这会造成项目人员的心理恐慌,对项目的推进带来影响,其实真正担心的是项目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我现在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防疫、复工两手抓了。”上海宝冶作为电子厂房施工领域的佼佼者,“施工已经不是难题了,但防疫还真是头一遭!”王树盛的语气中夹杂着如履薄冰但勇往直前的味道。

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未来科技城,将建设3座全球单座洁净面积最大的3D NAND Flash FAB厂房、一座总部研发大楼和其他若干配套建筑,其核心生产厂房和设备每平方米的投资强度超过3万美元。上海宝冶作为该项目的主力承建商,已经为该项目建设了三年,部分已经投产,生产出了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芯片。后面还有二期、三期建设等着投标,“能参与这样的项目,是荣幸,也是自豪,它是宝冶人在电子厂房领先的见证,也是科技强国芯片强国的见证。”(程江涛 童强)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