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奔涌! 聚焦疫情下坚守海外的“一带一路”项目青年建设者

发布时间:2020-05-22 09:00:15 |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作者: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后浪,疫情,南苏丹,一带一路,建设者

在非洲大陆,每年有大量的青年人来到这里,肩负国家利益和使命担当,在众多“一带一路”项目现场挥洒青春。对于在非洲的年轻人来说,谁都没有想到这场突然而至的疫情深深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如何在防控疫情的同时保证工期顺利推进?非洲观察,本期聚焦聚焦疫情下坚守海外的“一带一路”项目青年建设者,看“后浪”如何在非洲挥洒热血、激荡青春。

“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拉穆港项目是肯尼亚-南苏丹-埃塞俄比亚走廊项目的重要一环,也是非洲地区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3月,肯尼亚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政府随后颁布“宵禁令”,正在建设中的拉穆港1-3号泊位项目面临物资供应紧缺、多个岗位空岗的困境。

疫情面前不退缩 责任心中勇挑担

1990年出生的张文杰来海外工作已经两年了,这场猝不及防的疫情,让不少国内的同事“出不来”,非洲项目现场的同事“回不去”。原本在肯尼亚停航前就可以休假,但他说:“这个时候如果我走了,影响的就不止我一个人了,整个工区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我也想回家陪伴家人啊,但我得留下来,这是我的责任!”

张文杰是中交肯尼亚拉穆港1-3号泊位工程水电工区的技术主管。疫情下,他主动承担起更多工作。现场技术人员短缺也是摆在张文杰面前的一大难题。他抓紧培训当地工人,一边操作一边培训,从慢慢的教着干到后来一起干。短短几周,他培养了出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有效提高了现场的工作效率。

他介绍说:“遇到没有处理过的问题的时候,我会首先在网上收集一些施工照片,自己摸索思考,然后自己加工一些工具,不断改进方法。”

在穿超长的大平方面积电缆时,由最开始的每天穿线几十米,到后来的每天穿线500多米,经过半个多月加班加点的努力,张文杰最终提前完成了工作。

坚守终有收获 青春但求无悔

今年的3月28日,对施新雨来说非常特别。拉穆港上部结构主码头纵横梁浇筑任务完成,而他在项目现场整整奋斗了4个月,这4个月对他来说是一段难忘的成长历程。

2019年12月初,施新雨从挡墙护岸工区转到上部结构工区工作。全新的工作环境对他来说,充满着挑战,但他满怀激情。1月初,由于上部结构工区的同事回国休假,现场技术员只剩他一人。

他说:“成长,总在不经意间发生,只有独立的环境才能真正锻炼一个人。”在巨大的压力下,他化压力为动力,挑战困难、超越自我。

面对肯尼亚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了在实行封闭管理后保证上部结构进度尽量不受影响,施新雨和同事一一向属地员工讲述疫情的危害和严重性,争取员工尽量留在项目部继续工作。经过一番努力,大部分员工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对于流失的部分人员,他积极与工区同事和带班协商,迅速调整人员结构,合理分配各个工序的作业人员,保证生产进度不受影响。

对于防疫工作,施新雨和工区同事积极向员工讲解疫情的情况和预防技巧,并在现场配足了洗手液、消毒液等物品。此外,还加强了对现场工作人员的体温检测频率,每日统计到场工作人数,密切关注员工身体情况,根据需要对工作员工及时进行安抚,避免其产生恐慌心理,以保证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效率。

最终,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3月28日上部结构工区如期完成主码头纵横梁浇筑任务。

巾帼不让须眉 彰显青年风采

梁静宜是2019届的毕业生,负责管理当地员工。三月底,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项目宣布实行“封闭式管理”,大批当地工人准备辞职。

其实在今年1月初,项目部附近遭遇恐怖袭击后,也发生过员工辞职的现象。有了上次经验的梁静宜,仔细询问大家辞职原因,并尽可能对他们进行安抚和疏导,就这样,梁静宜用行动打消了相当一部分当地雇员的辞职冲动。

勇敢追梦 无悔青春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这些“后浪”们来到非洲,肩负祖国的使命,为“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他们收获的是人生经历,更表现出中国青年人勇敢追梦的正能量。

他们勇敢的坚守在非洲,继续努力拼搏,我们希望所有在海外的“一带一路”建设者青春无敌,一切安好!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