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伟代表:要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5-26 10:42:31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谷婷婷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生态保护,安伟,保护传承,黄河流域,庙底沟遗址

新华网郑州5月26电(谷婷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在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三门峡市市长安伟就三门峡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的举措和未来谋划等问题接受了访谈。

  白天鹅在三门峡黄河湿地栖息(2018年2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以下为文字实录:

新华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沿黄城市来说都是一个重大机遇,三门峡在大保护、大治理,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如何定位的,都做了哪些谋划工作?

安伟:在整个黄河沿岸城市里,三门峡是与黄河渊源最深的一个,从大禹治水到三门峡大坝建设,三门峡因河而生、依河而建、伴河而兴,一步步完成了从“黄河明珠”到“天鹅之城”的华丽转身,保护好母亲河对三门峡来说就是保护好我们自己的家园。今年是战略实施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总统揽和总抓手,聚焦高质量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目标,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谋划、综合治理、系统提升,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引领区、黄河重要枢纽保障区、黄河流域特色旅游名胜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省际区域协同发展创新区,着力打造沿黄生态治理样板和高质量发展典范。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首先强调的是大保护、大治理,生态保护是第一位的,必须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围绕战略定位实施,我们初步谋划了总计6500亿元左右的一系列项目,涵盖生态环保、黄河安澜、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开放合作、城乡融合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七大领域,以高质量的项目谋划落地带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

这是2月20日在河南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拍摄的天鹅(2019年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新华网:黄河流经三门峡市的长度200多公里,同时也是黄河入豫第一个地级市,生态保护成效对下游非常重要,请问你们在生态保护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安伟:三门峡是一座黄河臂弯里的城市,黄河从三门峡绕城而过,有“四面环水三面山、半城烟树半城田”之说,给我们带来了山水相依、林湖与共的沿黄生态,特别是黄河自三门峡流入中原大地,为我们留下了2.85万公顷的黄河湿地,占河南省黄河湿地保护区面积的42%,是全省面积最大、类型最多样的湿地保护区,也是三门峡市最为宝贵的生态财富。围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我们将重点从两个方面发力。

一方面,持续强化沿黄生态保护,初步规划设计了投资190亿元的“百千万”生态工程。一是百里黄河湿地修复工程,加快推进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108公里、21.6万亩湿地整体建设,确保湿地绝对安全,同时深入推进“四水同治”,实施城市水系连通9大重点项目,对境内流入黄河的18条一级支流进行生态提升,确保水清岸绿、清水入黄。二是千里城市绿廊建设工程,投资近200亿元启动实施310国道、209国道改线和崤函生态廊道工程,彻底解决干线公路带来的“污染穿城”问题;围绕主要交通干道及河流水系,特别是206公里长的黄河沿岸,高标准打造“集生态湿地、护堤、防汛管理为一体”的沿黄生态廊道,筑牢三门峡沿黄生态屏障。三是万亩矿山修复方面,目前已完成沿黄矿山整治和修复2.5万亩,依法关闭沿黄排污企业和矿坑分别达800多家、521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0平方公里。下一步将巩固前期治理成果,以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等为重点,深入开展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力争5到10年全部实现矿山复绿。

另一方面,突出抓好黄河三门峡库区治理。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而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中游河段,其中三门峡段是整个黄河流域水沙失调最严重、水土流失最严重、污染防治任务最重的地区,解决好三门峡的问题就抓住了黄河治理的“牛鼻子”,对于破解黄河水沙失调难题、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意义。

作为人大代表,今年全国两会我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实施提出建议,尤其是将三门峡市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作为国家级试验示范区给予大力支持,由国家相关部委联合推进此项工作,给予政策、科研、人才和资金支持,并推动黄河已建水库库容恢复和泥沙资源利用产业化,全面破解黄河水沙失调难题、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保黄河长久安澜,努力把“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要求落到实处。

  2018年1月1日,航拍三门峡文博城。新华网发(张东阳 摄)

新华网: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上,三门峡提出要高质量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具体有哪些举措?

安伟:今年,我们立足三门峡实际,围绕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高质量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目标,提出了“八城联创”的工作构想,即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加快补齐软硬件短板,加快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和老旧小区改造,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市老旧城区焕然一新,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全面启动全国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持续巩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大力发展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数字经济,全面提高综合服务竞争力和发展竞争力,打造中西部环境最优效率最高地区;全面启动全国摄影文化城建设工作,在办好第13届中国摄影文化艺术节的同时,加快推进集“产学研游展”为一体的中国摄影文化城,打造中国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的精神圣地、摄影艺术文化高地、摄影文化产业重地。全面启动全国产教融合城市建设,着力引进和打造一批产教融合联盟、示范基地、试点企业和示范工程,形成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城市转型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全面提升我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加快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食品安全供应保障体系,守住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推进全国氧吧城市建设,充分发挥三门峡市的生态优势,对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森林覆盖率、负(氧)离子浓度等创建指标全面提升城市生态品位,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中国天然氧吧城市”的品牌影响力。推进全省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是在被称为“地下四合院”的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的地坑院景区举行的大型灯会(2018年2月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新华网:三门峡不仅是一座生态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在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上,三门峡的做法和未来思路谋划都有哪些?

安伟:三门峡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黄河文化、仰韶文化、虢国文化、老子文化的重要“邂逅区”。我们将充分发挥我市独有的文化遗产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早期中国文明元素,以黄河文化、华夏根祖文化为脉络,以2021年仰韶文化发现一百周年暨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加快建设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北阳平遗址三个国家级遗址公园和仰韶国际文化、黄河文明、根祖文化三大研究中心,打造河南“华之根、夏之源”根祖文化品牌,建设“早期中国”文明长廊。

特别是明年是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我们将会邀请全国考古学界的专家学者共聚三门峡,纪念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盛典,全面总结和宣传仰韶文化发现100年仰韶考古研究成果,向世界展现中国5000年文明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成果,这也将成为全国黄河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一大亮点。(完)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