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6月22日电题:小小粽叶成为武陵山区群众的“幸福叶”
新华社记者阮周围、王昕怡
6月16日,桑植金桥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对粽叶进行选叶、分级。 新华社记者 阮周围 摄
送完孩子上学,张生妹步行到小区里的粽叶厂,换上工装,戴上手套和帽子,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端午节前,厂里业务繁忙。空调风带起新鲜粽叶的清香,充满了整个厂房。张生妹坐在粽叶堆里,边双手上下翻飞,边和周围的同事唠着家常。
他们既是同事,也是邻里,大家同住在位于桑植县瑞塔铺镇的易地扶贫搬迁东城集中安置点桑瑞家园的小楼房里。
6月18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康华粽叶扶贫工厂的工人在搬运粽叶。 新华社记者 阮周围 摄
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桑植县,是湖南省张家界市的一个偏远县城。2019年,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来自18个乡镇的284户人家从大山里搬出,住进了桑瑞家园小区。像张生妹家一样,他们中很多人从此告别了大山深处风雨飘摇的老式祖屋,告别了泥泞坑洼的黄泥土路,孩子上学、老人出门不再跋涉,下山购物也不再是令人头疼的“麻烦工程”。
下山后,张生妹来到小区里的康华粽叶扶贫工厂上班,经过上岗培训,从事选叶工作。对比过去在县城酒店当服务员,她觉得这份家门口的工作既省房租,又轻松,一边聊天一边坐着干活,每个月有2000多块钱收入,还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
扶贫工厂中,有年轻的姑娘、小伙,也有古稀老人,或是夫妇俩一起。他们身着统一制服,有的负责选叶,有的负责称量,有的负责质检,有的帮忙搬运,正热火朝天干得起劲。
6月16日,桑植金桥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冷库里储存了大量粽叶。 新华社记者 阮周围 摄
“在这工作的很多是安置点的住户。漫山遍野的桑植粽叶,成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香饽饽’。”康华粽叶扶贫工厂质检员谷金丽说。
桑植县有野生粽叶26万亩,大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这里常年云雾缭绕,片片粽叶长于山间。昼夜温差大、湿润的空气、优质的水源造就了它们绝佳的生长环境。
张家界康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春华介绍,桑植粽叶叶片大、长度好、柔软度高、香味浓,获得国内外客商高度肯定。公司的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和港澳台地区,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今年1月至6月出口销售收入已达33万美元。
这是湖南桑植县出产的成捆分级粽叶(6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昕怡 摄
现在,片片深山粽叶成了当地8万余人的“幸福叶”。全县18个乡镇6万余人采摘粽叶,年收入多的达4万元以上,有的家庭还发展人工种植粽叶产业。在张生妹居住的桑瑞家园小区里,新搬迁落户的42人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
粽叶产业助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也让当地残疾人士找到了“生活的奔头”,通过劳动创造价值。
43岁的余金凤和丈夫张志贤双双残疾,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夫妻俩经培训上岗后,成为康华粽叶厂的员工。妻子负责给粽叶分级、打捆,丈夫负责烘烤叶片,目前两口子月收入达5000元以上。
在这里,和他们一样在岗的残疾人员工共有68名。他们每个月都能领到一笔特殊补贴,如果孩子考上大学,还能获得“优质成才奖学金”。
“我们从几百元的工资,慢慢学、慢慢干,收入越来越高。这里上班包吃包住,按件计费,多劳多得,不发愁生计了。”余金凤说,今年是她在厂里工作的第11个年头。
临近端午,对于天天和粽叶打交道的张生妹、余金凤、张志贤他们而言,经手的每一片小小粽叶,都饱含着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也寄托着对安康团圆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