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2021年医保将从这5个方面发力

发布时间:2021-03-05 15:22: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宽宁 | 责任编辑:王东海

关键词:医保,政策,群众,机构,推进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宽宁)3月4日,西安市举办“办民生实事 向市民报告”系列新闻发布会。西安市医保局局长张军,灞桥区区长邹晓刚,鄠邑区区长李化出席并介绍2020年医保改革惠民情况以及2021年工作计划。

西安市医保局局长张军表示,西安市更多惠民政策落实落细落地。包括纳入医保救命救急好药新增28种,总数增至98种;重特大医疗疾病救助病种新增肝癌、白内障等15种病种;年花费在150万元左右的戈谢病和庞贝氏病两种罕见病纳入医疗保障范围;特药定点医药机构由城六区扩展到13个区县及西咸新区全覆盖;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定点医疗机构增加63家,实现与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79万家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直接结算,与咸阳、杨凌、安康、汉中4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2021年,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发力:一是兜住底线“保基本”,让待遇保障更加公平适度。持续完善“三重保障”政策,稳定城乡居民参保率在98%以上,确保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不低于70%。调整规范医保脱贫攻坚政策,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创新支持医养结合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100%纳入医保定点,建立家庭病床医保支付政策,提升老年人医保待遇和服务水平,让群众享有更加公平适度的医保权益。

二是精准支付“增效益”,让医保支付更加管用高效。推进国家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试点,扩大试点医院至79家,实现第一批6家试点医院DRG实际付费。做好新增和调整的81种按病种付费病种、5种日间手术病种和10种按床日付费病种医保付费落地工作。探索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确保有限的医保基金用在刀刃上。

三是常态集采“减负担”,让集采制度更加协同规范。深化巩固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成果,稳步推进各批次集采药品、耗材在西安市落地执行。积极推进高值医用耗材治理,整治价格虚高,持续减轻群众医药负担。

四是管好基金“钱袋子”,让基金监管更加严密有力。推进国家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建立第三方医保基金监管长效机制。深化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实现定点医药机构检查覆盖率100%,重点举报案件办结率100%。探索建立定点医药机构信用评价机制,切实为群众“保命钱”竖起安全屏障。

五是当好群众“贴心人”,让运行服务更加稳健便捷。及时做好新冠患者费用结算并按规定分担疫苗相关费用,推动更多医保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扩大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系统医疗机构数量,开展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落地落实西安市门诊慢性病直接认定、直接结算新政策,不断提升群众医保获得感幸福感。

据灞桥区区长邹晓刚介绍,灞桥区先后召开征缴工作动员会、专题会、推进会等强力推动,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边缘户、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00%参保。并在全市率先实行“一窗通办”模式,优化医保经办方式、经办流程,压缩经办时限,实现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全面推行“周审核”机制,打破零星报销月度审核周期,有效缩减医保报销审核时限,提高医保报销支付效率。

鄠邑区区长李化表示,鄠邑区积极推进“4+7”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工作,全区20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带量采购范围,细化落实中选药品激励机制、监管机制和考核机制,着力降低群众用药负担。并聚焦医保扶贫,坚决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加大政策宣传,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监管机制,医保、扶贫部门紧密协作,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达到100%、入户走访达到了100%、医保扶贫问题整改达到了100%”。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