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刘梦雅)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政协副主席、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理事长王静成就加强重症医学学科建设,提升我国重症患者救治水平提出了建议。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政协副主席、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理事长王静成
王静成介绍,重症医学科是20世纪60年代末,高收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而兴起的一门临床学科。目的是在急性重症患者发生危及生命的单个或多个器官或系统功能衰竭时,实现重症患者的集中救治,尽早进行针对重要器官功能的延续性支持治疗,同时针对病因积极治疗,最终控制原发疾病,切实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投入,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王静成指出,我国重症医学科近十年发展较快,设置重症医学科的医院不断增加,在历次紧急医学救援上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工作中,各地派出支援武汉的重症专家团队,始终战斗在抗疫最前线,为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亡率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目前我国重症医学科建设发展趋势和现状日益复杂严峻,主要存在三点亟需加快的方面:一是我国二级及以上医院中设置ICU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二是重症医学虽然作为单独的医师执业范围,国家层面尚缺乏明确的重症医学医师从业准入制度;三是在国家医学中心设置标准中还没有重症医学专业。
对此,王静成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抓紧制定国家重症医学中心设置标准。目前境外输入病例持续增加,境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抓紧制定国家重症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指导各级政府和医院按照标准开展建设。标准应将重症医学临床救治、应急人才培训、重症医学科研、生物样本库和重症医学信息平台等内容进行整合,促进重症医疗优质资源扩容,全面提升重症医学医疗质量和临床科研技术水平,以促进我国重症医学中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要发挥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的支撑作用,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重症医学科研转化。
第二,加快国家重症医学中心设置。建议围绕“一带一路”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以解决好患者异地就医、跨区域流动为重点,遴选区域内管理水平高、基础设施好、医疗技术先进、服务能力强的医院,加快设置国家重症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鉴于目前疫情防控救治的实际需要,对于重症医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医院,也可直接确认为国家重症医学中心。对于中西部地区暂时没有达标医院的,可规划选取适宜规模的医院作为主体医院,通过加大对重症医学的投入和人才培养,整合区域内重症医学资源,符合标准后,再确定为国家重症医学中心。
第三,制定重症医学科人员准入等标准。建立“5+3+2”重症医师培养体系,即5年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年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培训,通过各阶段考核获得重症医学从业资格。其他专业医师通过2年的重症医学专科培训和考核,才可变更执业范围。同时,明确将专科ICU纳入重症医学专业质量控制范围,参照重症医学科的床医比、床护比、人员资质、各床单位和仪器设备等标准要求,实行同质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