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险水深凝路断,二十四拐锁黔滇。地处边陲的晴隆,留存着西南联大精神的火种。
1938年4月14日,闻一多先生带队、西南联大部分师生组成的“湘黔滇旅行团”历经长途跋涉,风餐露宿,途经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完成了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最伟大的长征”。
83年后的4月14日,清华经管EMBA“行知中国·人文篇-重走西南联大路”的开营仪式在晴隆举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刚毅坚卓”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
清华经管EMBA 简介
清华经管学院成立于1984年,由朱镕基教授任首任院长,是国内乃至全亚洲最优秀的经济管理学院之一。
清华经管EMBA自2002年开办至今,秉承“培养产业领袖,塑造企业未来”的办学使命,将国内外前沿管理理念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培养具有良好商业道德、创新精神、领导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累计培养学生7000余人。逐渐形成了六大项目特色:强大而敬业的师资阵容、优质而众多的学生来源、精致而实用的课程设计、广泛而雄厚的国际合作、严明而合理的教学管理、充满凝聚力的校友网络。
作为清华大学110年校庆的献礼活动,这场穿越时空的相遇并非偶然。“行知中国·人文篇 重走西南联大路”是一个将人文、地理和经济教学与户外运动相结合的综合户外课程。在为期4天的课程中,该活动将涉及徒步、越野、行知课堂、露营、公益活动等诸多方面。学生不仅可以在砥砺前行的行走中,体验先辈求学的艰辛,传承“刚毅坚卓”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更可以通过践行知行合一,领会人生悟道与企业管理、人文关怀与企业家责任。EMBA同学们将在行走中践行时代担当。
正如贵州省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晴隆县委书记袁建林在致辞中所说,“作为全国各行业的中流砥柱和领军人物的清华经管学院师生们,与我们共聚一堂,重新踏上那段充满艰辛和荣光的旅程,共同搭建沟通交流合作的桥梁。”
在刚刚过去的“十三五”中,作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和贵州省深度贫困县之一,晴隆县彻底撕下贫困的标签,以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富的矿产资源、优质的发展环境,正成为改革创新的热土、大展宏图的宝地。
在谈及清华经管EMBA“行知中国·人文篇-重走西南联大路(贵州站)这一活动的意义时,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刘兴吉认为,“黔西南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这一活动定于晴隆县举办,必将让更多人分享黔西南优质的山地户外运动资源和优秀的红色文化传承,也必将推动黔西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积极发展。”
一直以来,如同西南联大走出的那些熠熠生辉的明珠一样,如今的清华经管依然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沃土,用“聚是一团火,助燃彼此,风风火火;散是满天星,熠熠生辉,璀璨历史的星河”形容亦不为过。秉承西南联大师生对国家和民族前途所具有的责任感,秉承清华人追求卓越的气魄、心怀天下的理想,学习前辈志士仁人,砥砺前行。
清华经管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陈煜波表示:“清华经管EMBA始终坚守教育初心,以‘培养产业领袖,塑造企业未来’为使命,持续为中国经济发展培养有思想的企业家!”
清华经管EMBA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此番步入湘黔滇,在体会当年迁徙路途的艰辛时,亦用实际行动回馈湘黔滇当年的恩泽。以“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为主题,启动了助力山区校长公益活动,帮助心怀梦想的山区校长们走出大山,感受清华百年教育的积淀,从根本上提升教育水平、尽可能地促进教育公平。
“湘黔滇旅行团”83年前的一次短暂停留,让清华大学与晴隆县结下了深刻渊源,“刚毅坚卓”和“包容创新”的精神也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清华经管EMBA重走西南联大路,不仅是物理距离上的行走,更是精神的探究与传承、对历史的溯源,这也更像是新时代清华学子的一次寻根之旅。
(出品:“人民传播平台”微信公众号,编委/执行副总编辑:马海涛,主编/编审:郭梁、赵慧,编辑:唐晓彤、李奕(实习生),责任编辑:梁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