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清晨,武汉港阳逻集装箱码头装卸货物忙,江上百舸争流。
2020年5月9日10时,汉欧国际“武汉——贝尔格莱德”防疫物资专列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首发。
深刻理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要义,各地区要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按照政策精准化、措施精细化、协调机制化的要求,完整准确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26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3月22日,湖南长沙。
中联重科麓谷工业园产品展示台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4.0等明星产品悉数亮相。它们身上,有来自十堰的汽车底盘、大冶的钢材、武汉的润滑油。
因看好湖北,3D打印知名企业、总部位于长沙的华曙高科,把华中总部设在了武汉。
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湖北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在全国发展棋局中,湖北有诸多战略“加持”,在多重战略叠加的“高光”之下,湖北正加速奔跑。
乘势腾飞,实力显著增强
向东,可以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向西,可以挖掘西部的市场空间和发展腹地。在国家战略赋能下,“九省通衢”的湖北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黄金水道上,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速奔涌——
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速构建。郑万高铁湖北段、汉十高铁、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长江中游“645”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已经建成或加快实施。
现代产业走廊上,迸发新气象。兴发集团通过“关改搬转”焕发新光彩,实现从单一黄磷加工为主的磷化工向非磷化工、从无机化工向有机化工拓展升级,发展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和食品级磷酸盐生产基地。
绿色生态廊道上,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昔日几近绝迹的“水中大熊猫”——江豚,眼下频频现身长江湖北段。全省22.3%的版图面积纳入了生态红线的保护范围;4230条河流、755个湖泊有了“贴身保镖”河湖长,为长江大保护提供最严格的保护标准和政策保障。
“一带一路”快车上,湖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步伐坚实有力——
投资湖北,成为外商外资撬动中国市场的重要支点。2020年,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295家外资企业落户湖北,合同外资金额141.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03.5亿美元。来鄂投资世界500强企业新增7家,达到321家。
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路途上,湖北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先进制造业、数字产业、新材料、医药研发等产业亮点频发、多点沸腾。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光芯屏端网”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崛起,涌现出烽火科技、长飞光纤、光迅科技、楚天激光等行业领军企业,信息光电子、先进存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国字号”创新中心,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优势。
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新征程上,湖北努力奔向“第一层级”——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长江中游城市群首次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并列,上升到第一层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民生工程互惠互利……湖北与湖南、江西一起,携手在全国发展新格局中贡献“中三角力量”。
主动融入,追求高质量发展
3月6日,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在鄂州市葛店开发区建成投产。总部设在武汉光谷的华工激光,10余年来已在鄂州葛店分两期建成现代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此番建成投产的葛店基地3期,是业内屈指可数的可实现激光装备智能化生产的高规格园区。
疫情之后的世界经济呈现出大变局,随着国家战略聚焦和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落地,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启“加速度”。
抓住中央一揽子政策支持机遇,湖北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全面铺开。“武汉造”新冠疫苗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
抓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存储器基地二期、京东方10.5代线、华星光电T4、中金数谷武汉大数据中心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为湖北加快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启动新引擎。
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湖北精准打造“一主两翼全域”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一主引领。武汉提出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五个中心的美好蓝图。今年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上,现场签约项目112个,过百亿重大项目11个,签约总金额达3462亿元。
两翼驱动。2020年,宜昌抢抓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机遇,投资60亿元的宜昌人福国际总部基地、55亿元的三峡大数据中心等448个重点项目开工;“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部分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6种产品产销量全球第一。襄阳东风德纳新能源车桥、东风股份高端智能焊装制造等182个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竣工投产,老工业基地改造获国家嘉奖。
全域协同。通过实施“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战略,更多的县市强筋健骨,积极进军全国县域百强梯队;县域块状产业集群“百花齐放”,支撑高质量的县域经济发展。
担当使命,奋进重要增长极
开启“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湖北如何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中体现作为和担当、建成全国重要增长极?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中,以国内大市场为主体,武汉正好可发挥“九省通衢”之优势,发挥在“双循环”中“新沿海”作用。
打造市场流通、内陆消费的重要节点,湖北正加速相关领域布局。
新基建新消费,掀起“巨浪”。今年,武汉的5G基站建设将持续“加码”,走进核心商圈商业体、新开通的地铁线路、重点乡镇等。“十四五”,湖北将建成13万余个5G基站,顺应电商购物、快递配送、在线办公、网络教育、远程医疗供需两旺的市场潮流。以樱花为主、百花为媒,“相约春天赏樱花”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激发新消费活力。
打造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节点,湖北多点发力,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强支撑。
武汉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十大行动”方案,公布首批科技重大专项“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榜单,提出未来五年十个主攻方向,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湖北省“十四五”提出,构建“光芯屏端网”纵向链合、横向协同的发展机制,突出“光”特色,做强“芯”核心,做大“屏”规模,强化“端”带动,优化“网”生态,发挥重大项目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建立以武汉为核心,沿江城市分工协作的产业布局。
抢抓多重战略
机遇的湖北举措
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紧紧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新机遇、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调整新挑战、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新要求,巩固提升优势,补齐发展短板,不断增强实力和竞争力,把湖北建成更加重要的区域支撑、产业高地、市场枢纽,努力在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打造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发展定位: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祖国立交桥";长江中游核心增长极;内陆开放合作新高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
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推进绿色宜居城镇建设、实施园区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开展绿色发展示范、探索“两山”理念实现路径、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交易平台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实施方案》
专家点评
努力成为区域“钻石结构”核心
省政府参事 彭智敏
2021年,湖北又迎来许多新的机遇。今年全国两会有许多新的湖北元素,将“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上下游合作联动发展”“加快武汉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等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家战略叠加,对湖北是重大利好。关键是如何利用国家战略,谋划一些重大的项目,重大的工程,去对接战略,将战略落到实处。
建议以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为目标,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真正成为我国区域“钻石结构”的核心。同时,城市的发展将进入新阶段,武汉借势也将步入加速上升期。
建议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引领,推动美丽湖北、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以建设全国重要的水源地为契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生态环保事业发展;依托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带动我省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一带一路”与对外开放,也能促进湖北加速开放,改善营商环境,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