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鹰飞来的时候

发布时间:2021-05-10 15:49:16 | 来源:云南网 | 作者:李天义 | 责任编辑:杜潇枭

关键词:德宏,机场,芒市,一带一路

 

德宏芒市机场。(张仁韬 摄)

1990年3月17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德宏芒市机场举行试飞,闻讯赶来的各族群众云集机场,怀着喜悦的心情翘首以盼。中午,空中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飞机来了!飞机来了!”人们欢呼着,有些人激动得偷偷揩眼泪。侧身望去,我看见父亲的眼中有晶莹的泪光闪动……

父亲是一位人民教师,20世纪80年代国家鼓励停薪留职,他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四处筹资,跟上海的朋友合资在瑞丽姐告买下几间铺面,开始时经营得红红火火,后来投资人嫌路途太遥远,纷纷撤资回了老家。合伙人的理由很简单:到你们德宏,路途太遥远,道路又十分艰险,让人胆战心惊,来了不敢回去,回去了又不敢再来,还是保命要紧。

旧时,德宏的落后交通确实令人十分尴尬。新中国成立前,从芒市去昆明步行要翻山越岭,26天才能到。在德宏11526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仅有一条被称为抗战血线的120公里过境的滇缅公路。新中国成立后,多条公路经过多次整修和经常性养护,虽然路况有了很大改观,但大多是路面狭窄、弯急坡陡的四级路或等外路,通过能力小,抗灾能力弱。由于道路维修不及时,很多路面崎岖难行,来回一次骨头都快被颠散架了。1986年雨季的一天,德宏境内某路段路面塌方而遭遇堵车,父亲的朋友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两天两夜在担惊受怕中忍饥挨饿,偶尔有村民煮来鸡蛋、红薯、洋芋充饥,价格贵得离谱。这些饱受折磨的商人经过再三考虑后,不得不撤资离开。

负债累累的父亲一夜白头,几间铺面经营惨淡,最后不得不廉价处理铺面抵债,从此不再涉足商道,重新回学校教书。很多像父亲一样的人纷纷回家,有些则远离家乡,继续为还清债务而奔波。德宏丰富的资源在落后的交通面前显得无能为力。看着满怀希望而来,带着失望离去的朋友,父亲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改善交通是父亲的愿望,也是德宏人民的共同心愿。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德宏由改革的末端一跃为开放的前沿,而饱经风雨沧桑的滇缅公路已显得疲惫不堪。为解决交通瓶颈,政府部门提出:扩宽原有的公路路面,提高原有的公路等级。但是昆明到德宏的公路要经过滇西4个州(市),必须由省统筹、国家支持方可进行。修高等级公路耗资极大,德宏州无法承受巨大的支出。把铁路延伸到德宏,那更是遥远的梦想。当时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利用德宏芒市旧机场进行扩建,开辟航线,架通空中彩虹。

党中央对边疆地区格外关怀,早在1985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德宏,当时乘坐的直升机就停放在德宏芒市机场土质停机坪上。胡耀邦总书记特别关心机场重建之事,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王兆国、时任云南省省长的和志强到芒市视察工作时也到机场实地查看并听取汇报。州委、州政府邀请西南民航局、云南省民航局及有关单位对德宏芒市机场进行踏勘,并经过安-24型客机试飞,认为德宏芒市机场起降波音737-300型客机完全可行,议定重建工程按三级机场设计。

1988年10月1日,随着大马力推土机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德宏芒市机场改扩建工程破土动工。其间,父亲有空闲就去机场看看,给工人们送水或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理解父亲急切期盼通航的心情,那是一种压抑太久,急需外部世界来“疏解”的情绪。经过500多个日日夜夜的机器轰鸣,一条宽45米、长2400米的飞机跑道和可停3架飞机的停机坪建成了。

1990年3月17日,当波音737-300型客机稳稳地停在德宏芒市机场,标志着试飞成功。当天,试飞的飞机在德宏芒市机场起降了6次,800多名各族各界代表乘坐飞机在芒市上空遨游观赏,同在一个蓝天下的各族群众享受着党给予的幸福,个个兴高采烈,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而我的父亲,凝望着展翅高飞的银鹰,心情更是起伏难平……

在德宏芒市机场重建期间,芒市民航站成立。1990年4月6日,中国民航芒市站售票处开业售票。10日,经中国民航局批准,德宏芒市机场正式通航。不到一年时间,机场保障航班营运起降180架次,旅客吞吐量达21847人,货邮吞吐量为158.1吨,出现繁忙的景象,成为当时的热线之一。中央领导人多次乘机到德宏视察工作。德宏经济贸易迅猛发展,到德宏做生意的商人剧增。

银鹰飞来的时候,德宏的发展迈入新的里程碑,人们满怀豪情拥抱一个时代的春天。“十四五”启航的今天,芒市已通航31个年头,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德宏芒市机场完成运输起降1.8261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89.3559万人次、货邮运输量1.238万吨。如今,德宏芒市机场执飞航空公司12家,通航城市达27个,为德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大对外开放搭建了一条条空中通道,让德宏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梦想。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