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记者王东海、宽宁)“2020年西安市生产总值首次跃上万亿元新台阶,实现历史性突破。目前,有93个国家和地区在西安投资,世界500强中有242家在西安设立法人公司及分支机构,中国500强、民营500强近500家。”5月12日,西安市副市长沈黎萍在2021年西安市产业投资合作年会上推介时表示。
沈黎萍用“六个更加”来描述西安。
交通物流更加快捷。2小时航空圈、8小时铁路圈和1日公路圈,辐射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开通国际客运航线91条,货运航线78条,货邮增速居全国十大机场首位;拥有国内唯一的陆港—西安港,开行的中欧班列“长安号”,通达“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
人才储备更加充足。西安拥有63所普通高校,省部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216家,两院院士6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02余人,每年毕业大学生超过30万,工科生占多数,而且60%以上都选择留在西安发展,具有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稳定性好的优势。
政务服务更加高效。8600多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平均开办时间压缩至2.7天。扎实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企业税费减轻约12个百分点。2020年仅用25天完成陕汽重卡扩能项目1000亩用地的征迁,刷新了“西安速度”。
要素保障更加充分。企业发展关注的水、电、气、暖等要素成本持续降低,人才安居补贴和购房优待等政策全面落实。去年全市新建标准化厂房200余万平方米,新增20万套租赁性住房,全力解决企业到西安投资、人才在西安兴业的后顾之忧。
对外交流更加频繁。与30个国家的36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与40个国家的72个城市结为友好交流城市,成功当选世界城地组织联合主席城市;先后举办了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唐都长安’1400年”等活动,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城市人文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发展愿望更加迫切。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陕西、西安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其中就强调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奋力谱写陕西西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沈黎萍强调,西安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西安立足自身产业优势,聚焦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五强”目标,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2020年,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6大支柱产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10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其中本土成长企业5家。借此机会,介绍一下6大支柱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西安拥有三星、美光、中兴等知名企业,集成电路的研发设计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本地配套率不高,目前正在加强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引进与培育,亟需高端芯片、智能手机、新型电子元器件等制造企业落户。
在汽车产业方面。西安拥有陕汽、比亚迪、法士特3家产值超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聚集了吉利、开沃、宝能等大型整车工厂,中集陕汽、骊山汽车等专用车制造企业。到2022年汽车产能将达到200万辆,急需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商用汽车发动机及转向、制动系统以及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助力西安汽车产业配套能力提升。
在航空航天产业方面。航空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西安拥有国内航天1/3以上、兵器1/3以上、航空近1/4的科研单位、专业人才和生产力量。依托西飞、西航等龙头企业,聚焦大飞机制造、发动机及零部件生产、航天运载动力、卫星有效载荷等方面,不断做大产业规模,将释放更多更大的零部件加工、机载电子、北斗应用终端等配套需求和科研成果转化承接空间。
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西安承担着多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在轨道交通、无人机、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电气装备、新能源环保装备、能源加工装备等领域,正在打造高端制造产业聚集区,需要更多的行业龙头和独角兽企业加盟支持。
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方面。西安拥有隆基硅、西部超导等行业头部企业,太阳能光伏制造、有色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方面优势显著。如:隆基股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全产业链太阳能科技公司,单晶硅切片市场份额已占到全球45%以上,光伏玻璃、设备供应商、逆变器组件等需求量大。
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西安生物医药企业广多,但龙头企业少、产业规模小,在原料药及制剂研究、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领域亟待突破。同时西安作为国内重要的区域性公共医疗卫生中心,拥有各类卫生机构7017个,床位8.06万张,每年药品和卫生材料消费近20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2019年共接待旅游人数突破3亿人次,总收入超3100亿。去年疫情结束后恢复性增长,今年以来全面复苏,“五一”期间西安共接待游客1690.08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2019年增长3.8%,旅游总收入106.62亿元,较2019年增长28.1%。当前西安正在实施“文旅+”战略,全力挖掘文化旅游产业潜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塑造新场景、打造新地标;同时抢抓数字化、在线化新趋势,重塑文旅商业新模式,这些都孕育着无限商机和发展空间。
为加快推进“6+5+6+1”现代产业发展,西安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一是市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工业专项资金,设立了5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二是对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三是对新引进的制造业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给予补助。同时,针对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在标准厂房租赁方面予以减免。四是设立5亿元的西安人才发展基金,支持企业和研发基地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五是对制造业企业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按年度研发经费5%给予补助。六是对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产业化的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给予奖励。
今年春节假期结束第一天,2月18日,西安市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政策兑现大会,向2020年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的企业刚性兑现奖励15.01亿元,惠及企业2897户,用真金白银提振企业投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