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勾画长三角最优金融生态的“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1-06-30 16:09:5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莉 汪莹 | 责任编辑:王东海

关键词:金融,企业,嘉兴,信用,贷款

展红船起航地金融风采

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精准落实中央货币政策、全面推进金融领域数字化改革、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全面提升,打造长三角最优金融生态环境市取得初步成效。

2020年,嘉兴市银行存贷款规模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贷款增速、制造业贷款占比、小微企业贷款占比等六大指标位列浙江省第一,跻身全国新锐城市金融竞争力八强。金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市GDP超过5500亿元,财政总收入跨过1000亿元,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列全省第一。



融资畅通政策先通

为中小微企业战疫情、开新局送上“及时雨”

“嘉兴‘无缝’落实央行货币政策,为我们克服疫情影响、抢占5G新基建市场送来了金融‘及时雨’。” 浙江禄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疫情期间借力国内5G建设实现逆势增长,总经理殷延东回忆说,关键时刻,是500万元无还本续贷和300万元信用贷的及时到位,帮助企业疫中现生机、疫后开新局。

为帮助中小企业渡过疫情难关,确保政策落实既有“力度”又有“精度”,2020年初,嘉兴以“市政府1号文件”形式下发《关于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部署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十大专项行动。6月又在浙江省率先出台《关于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降价、提质、扩面”。

据统计,2020年,嘉兴市金融机构累计拓展小微企业首贷5774家,占小微企业存量有贷户的12.02%,累计发放无还本续贷金额459.47亿元,同比增长155.51%。当政策“及时雨”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当年嘉兴市银行存贷款规模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居全省前列,实现了“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政策落实效果。

与此同时,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结构持续优化、融资成本不断降低、融资服务日趋便捷:原则上贷款到期当天即可办结延期还本付息手续,信保申请1个工作日可出具保函……持续优化的金融生态环境,成为嘉兴中小微企业疫后启新局的重要支撑。

数字赋能升级服务

把数字金融应用场景建在企业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平台上发布了贷款融资需求,没想到立马就接到了银行的电话,并在当天就来我们企业实地走访了。”从发布信息到收到贷款,某服装企业负责人沈老板“一次都没有跑”。在嘉兴,和沈老板一样享受到嘉兴市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福利”的市场主体还有很多。

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2019年嘉兴建立了多跨高效协同的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已实现27个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2亿多条信息的归集共享。自平台运行以来,金融机构信息查询量达到31.8万次,服务企业10876家,撮合融资超千亿元,深受嘉兴各银行机构和企业的肯定。

此外,嘉兴积极打造个人信用“南湖分”应用场景,市民在手机上打开“我的嘉兴”APP,进入“南湖分”,不仅能看到自己的信用得分和信用等级,还会发现“南湖分”可以应用于八大场景,包括信用贷款授信、免押金租借公共自行车、景点门票打折、酒店住宿折扣、借书册数增加及借阅期限延长等。

近年来,嘉兴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深化金融“最多跑一次”改革,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和市民成为普惠金融的受益,数字生活已经成为嘉兴人的生活常态:全市建成“智慧菜场”73个、“智慧景区”9个、“智慧校园”141个,市本级所有公交车辆全部开通“云闪付”功能,90家机关、企业使用云平台收缴党费;在广大农村地区,政府专门建设了28个五星级银行卡助农服务点、426个助农服务点来加快推广移动支付场景应用。

防范风险守住底线

以金融生态稳健助力地方发展行稳致远

安全是“1”,发展是“0”,如果没有安全这个“1”,再多的发展成果也难免成为毫无意义的“0”。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同样如此。

把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放在重要位置,嘉兴市严密防控非法金融活动,突出加大对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的整治力度,2017年以来分类处置投资理财咨询类企业932家,压降比例为83.14%。同时,组织开展“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公众风险识别能力。

2020年,全市未发生重大金融风险,非法集资均金额位居全省同类城市最低,在浙江省平安考核专项工作——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中同类城市排名第一。

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既要守好防范风险的底线,也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20年,嘉兴上线“二代”征信系统,为全市37.12万多户企业和其他组织以及287.47万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形成了良好的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也累计建立农户信用档案逾65万户,获评省级信用村27个、省级信用乡(镇)5个。

截至2021年5月末,全市不良贷款率0.39%,低于全省平均0.51个百分点,银行资产质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和长三角核心城市最优水平。(张莉 汪莹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