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网讯 数字经济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也是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位居全球第一。“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未来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将更具开放性和全球视野。
8月2日至3日,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主题,举办主论坛、20余场平行论坛、成果发布会、数字经济体验周、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大赛等多项活动,探讨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数字化转型对各领域的重大影响,推动跨学科、跨行业、跨区域交流互鉴,打造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交流新平台。
打造“北京样板”,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本届数字经济大会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论坛发布了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北京宣言》和《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主题展选取北京14家数字经济特色企业,面向科技前沿做精品展示;北京数字经济体验周活动,让数字经济可见、可感、可触摸,引发了热烈反响;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大赛报名企业超过200家。截至8月3日,大会已达成企业战略合作意向44个、落地合作项目25个,意向成交总额约为18.4亿元。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数字经济的创新源头、开放源头,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军城市。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总量超过1.4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为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北京建设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开启了新阶段,更强化了北京在数字经济领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责任和使命。
大会发布的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是全球首次发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发展蓝图。方案明确了北京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规划和愿景,描绘了今后10年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即打造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六个高地”,到2030年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坚持国际一流、首善标准,积极打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北京样板’,努力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蔡奇强调,要积极推动科技攻关,打造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策源高地;推动数据要素和资产汇聚,打造国际数据要素配置枢纽高地;推动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打造新兴数字产业孵化引领高地;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城市数字智能转型示范高地;推动数字社会建设,打造数字治理中国方案服务高地;推动数字经济开放发展,打造数字经济对外合作开放高地。
方案指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需要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的战略需求,使数字技术创新活力充分释放,数据资源要素潜力全面激发,数字赋能超大城市治理全面彰显,数据驱动的城市示范辐射能力有效提升。方案提出培育新一代数字化出行、新型数字化健康服务、智能制造等六个标杆产业,实施高级别自动驾驶全场景运营示范、跨体系数字医疗示范中心建设、数字化社区建设等六个标杆工程。
标杆企业是建设标杆城市的主体。方案明确,要把培育壮大数字化时代的新型市场力量作为重要目标,推动数字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融合,统筹支持技术创新型、数字赋能型、平台服务型和场景应用型等不同类型的标杆企业。
聚焦知识产权,构建数字中国智库支撑平台
科技创新是数字经济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指标符合预期,知识产权事业稳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专利储备不断加强。截至6月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有效发明专利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明专利达到73.1万件,较“十三五”期末增加5.3万件,产业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转化运用将是知识产权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科技创新成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作为致力于服务数字中国战略的新型智库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国声智库和当代世界信息科技研究院汇聚科技创新人才、发明家、学术带头人、理论创新者等各类人才资源,集“研发、转化、交易、展示、共享”服务于一体,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平台、知识产权价值投资咨询平台,建设“智库成果+技术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产业赋能”服务体系,推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打造智慧科学产业生态链,助力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推动数字中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深入实施。
权威准确丰富的地理空间信息是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建设的基础数据资源。当代世界信息科技研究院以地理信息产业为重要抓手,着力打造数字中国智库支撑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生产力,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增强品牌影响力,提高企业无形资产综合价值,为产业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与会专家认为,“数据”是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核心主线。国声智库和当代世界信息科技研究院助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成果运用转化,为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打造标杆企业。国声智库立足地理信息基础数据的生产要素作用和战略性资源价值,由中国地名学会发起,联合苍穹数码等单位共建中国地名大数据中心,支持构建规范化的数据开发利用场景、丰富数据产品,使大数据成为推动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国声智库还将联合中国地名学会、中国地名大数据中心、中央财经大学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苍穹数码等各界智慧与力量,打造“丝路国际地理信息数字港”,推动地理信息产业、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标杆城市高质量发展,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深耕空间信息技术,打造数字经济标杆企业
苍穹数码是中国领先的空间信息技术企业,自主可控地理信息平台供应商,智慧规划和全过程咨询服务商,为政府、国防、企业赋能空间信息化和数字治理能力。苍穹数码十分重视自身核心技术竞争力,锻造了一支高度稳定的核心技术团队,取得了跨平台GIS开发技术、全空间二三维一体化技术、GIS+BIM技术、光学影像与SAR影像自动配准技术等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出具有核心自主创新技术的四大平台产品——地理信息系统平台(KQGIS)、智慧遥感综合服务平台(KQSRS)、卫星导航定位及定向平台(KQGNSS)、图文一体化业务协同平台(KQCO),已获得及申请中专利43项,软件著作权445项,基本覆盖了苍穹数码所有的软硬件产品,为我国地理信息核心技术国产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苍穹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作为国内首个全国产化地理信息平台,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智慧城市、军事信息化等领域,2019年被纳入中央国家机关软件协议供货采购目录。同时,苍穹数码参与制定30余项行业标准规范,涉及自然资源、林业、城市信息模型等领域。得益于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和坚守,中共北京市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授予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企业”称号。7月16日,苍穹数码董事长徐文中荣获“2021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麒麟领军人才”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是苍穹数码人不忘初心、坚守理想,在空间信息技术领域耕耘不辍,引领创新浪潮的完美诠释和有力彰显。
苍穹数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将党建与公司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苍穹数码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两新”工委工作领导思想和工作安排,紧紧绕搞好配合、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支部建设、安全生产、职工队伍稳定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次获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年来,苍穹数码的软硬件系列产品在自然资源、智慧城市、农业、应急、住建、水利、林业、海洋、生态环境、民政、国防等多个重点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在自然资源领域,苍穹数码2019年在安徽省黄山市承建了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三维调查登记领域唯一试点,于今年4月通过部级验收。该项目建设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自然资源和不动产三维立体调查登记技术路线和方法,在全国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为我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由二维到三维升级转型提供了实践基础。
在智慧城市领域,厚植于国产自主可控地理信息平台的研发与应用开发,苍穹数码已经成长为全国领先的智慧城市平台提供商,通过搭建一套适用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完整产品体系,实现城市规划、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苍穹数码以四大核心平台产品为基础,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GIS+BIM等先进技术,搭建集空间数据汇聚、管理、分析、展示、共享服务于一体的时空大数据平台与地图中台,形成智慧城市建设的数字底座。在智能感知、自动解译、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面向城市规划、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智慧城市各个领域,提供智慧社区、城市运营中心、智慧园区、智慧校园、地下空间、智慧旅游、智慧管网、数字城市等行业应用产品及解决方案。在智慧城市各个行业领域与研究方向上,苍穹数码已经承接了各级项目百余项,积累了大量项目经验与优秀案例,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骨干力量。
未来,苍穹数码将紧紧抓住数字中国、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大数据、物联网建设和新基建项目实施的重大机遇,不断加大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研发的力度,打造以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为支撑的生态圈,努力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为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打造标杆企业,为数字中国建设夯实基础。联合政府、智库、高校、协会组织全面打造“丝路国际地理信息数字港”,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新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作者:徐蕴峰,国声智库执行主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