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国企担当 走生态循环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1-08-27 13:38: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陈建平 韩军 王磊 胡龙 高鑫 杨娜 | 责任编辑:

关键词:凉水井矿业公司,四卜树村,矿业,节能减排,绿色矿山

四卜树新农村一角

距离神木市22公里处坐落着一个叫四卜树的村庄,该村是“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是远近闻名的幸福村,有320户村民在此定居。作为幸福村的创造者、移民搬迁安置对口单位陕西能源凉水井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统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序衔接的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发展放置于同等高度。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角度出发,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同心共筑 “四卜树村”美丽乡村

白砖红瓦临街二层商铺、标准尺寸篮球操场、联排二层小洋楼、绿植包围的凉亭步道、操场周围各式各样的运动器材、超大屏数码电子广场大屏以及配套建设的村幼儿园、社区诊所,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硬件和软件设施一应俱全。四卜树村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幸福喜悦,亲身去美化自家门前小院、假山喷泉、藤椅吊篮……在凉水井矿业公司的鼎力支持下,正在通往美好生活的路上一路快跑。

91岁的崔大娘,虽已是耄耋老人,但仍清晰记得刘家窑全村搬迁前后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今天的生活,她深有感触。“过去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我们这些老人一旦生病了,就只能靠自己,道路不畅通,手机不会用,卫生站又距离较远,叫个医生来非常不方便。现在虽然年事已高,走路要靠拐杖,但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孙子上学、儿子上班、每天相互照顾,一大家子和和美美,心里既踏实又知足,这样的生活之前想也不敢想,但现在都实现了。”

四卜树村今天的美丽蝶变,还要从凉水井矿业公司开启刘家窑移民搬迁、村企共建美丽乡村说起。四卜树刘家窑村最初是由分散在“五沟八岔”的6个村民小组组成,这里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非常差,村民居住在年代久远、条件简陋的砖瓦房和土窑洞中,为了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家中年迈的父母能享受好的医疗条件,年轻人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村里留下来的只有妇女、儿童和老人,生活十分清苦辛酸。

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凉水井矿业公司自成立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及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和指示精神,对生态环境治理、企业生产发展、矿区内农业发展、农民生活、农村亟待破解问题进行综合研判,广泛征询村小组、村民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出“挪穷窝、拔穷根、建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唤醒沉睡土地”的乡村振兴建设规划。

实践出真知。为四卜树村村民建设幸福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凉水井矿业公司围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两项重点任务开展工作。成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专班,制定搬迁时间计划表,及时协调解决搬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稳步推进此项工作。经过不懈努力,2013年10月,村民全部入住新房。从此,四卜树村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第一步,为今后的渐进提升实现全面振兴,夯实基础。

神木高家堡镇沟岔村养老院揭牌仪式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凉水井矿业公司始终“将老百姓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为解决村内老人养老问题,凉水井矿业公司投资约100万元,兴建总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的沟岔村养老院,可同时为36名老人提供照看服务,专业陪护医生常驻敬老院,12个房间分别配置标准卫生间、电视、网络和洗浴等现代化软硬件设施。目前养老院运行良好,已接待服务80岁以上老人20余位,从陪护、饮食、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照看,实现了外出务工“不误亲”,切实为留守老人解决了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凉水井矿业公司在神木市政府、神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指导下,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生态修复治理等相关文件要求,在尊重经济运行规律和遵循市场原则的基础上,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采取更多精准务实举措,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支持乡村振兴,践行生态修复社会治理责任,推动地方民生建设和经济发展,构建和谐企地关系,实现多赢目标。

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现场

抢抓机遇 推进“亩均论英雄”

实现多赢的目标,就是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陕西把深化“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有力抓手,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亩均论英雄”是一种建立以亩均单位建设用地上的投入和产出作为衡量标准的政策配置体系,激励亩均效益领跑者、倒逼亩均效益低下者,形成节约集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原四卜树村土地资源基本为本村农民小规模自种,大量进城务工人员,耕地常年无人照顾,杂草疯涨、荒漠化现象长期存在。随着原四卜树村的搬迁,遗留下的废旧宅基地、荒废土地和大量闲置土地利用问题将面临极大挑战,如何让沉睡的土地资本焕发生机活力?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如何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目标,帮助农民拓宽致富之路,打造致富产业、创造再收益机会?摆在现实面前。

凉水井矿业公司聚焦“亩均论英雄”目标,针对搬迁遗留地建筑垃圾无序堆放,土地废弃荒草丛生的现状,编制完成并提交了《凉水井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并依据《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实施办法》,足额提取土地复垦基金。并委托专业单位实施土地复垦和垃圾清运,在不改变地类的情况下,进行”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草则草”一体化治理,进行复垦或还林还草。据了解,复垦后的土地一年可收入600至800元/亩(复垦前多为撂荒地或低效用地,无人投资耕种)。

针对即将搬迁的海则沟村进行开发式治理,凉水井矿业公司按照项目一期规划建设存栏1万只绒山羊养殖基地、300亩设施果菜种植基地、1000亩饲草饲料种植基地。预计项目一期年总收入3715万元。项目可吸纳搬迁群众就业50人,搬迁群众人均年收入8万余元。经估算,该项目一期固定资产总投资4779.78万元。

厚植绿色 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稳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凉水井矿业公司根据《陕西省绿色矿山建设管理办法》要求,对标一流,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改善矿区环境、优化资源开发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加强节能减排、推进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建设,实现矿山环境优美、开发方式科学、综合利用高效、数字化矿山以及矿地和谐的总体目标。

清洁能源综合利用设备

水是万物之源。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好水的问题,绿色发展就有了“根”和“魂”。为建设“绿色矿区”,凉水井矿业公司采用乔灌结合的种植方式进行绿化,绿化总面积5.22hm2,工业场地绿化面积3.21hm2,主要布置于办公区、道路两侧、车间等建筑周边;在工业场地、办公楼广场空地种植刺槐、松树、紫穗槐、格桑花、苜蓿及三叶草等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植物进行矿区绿化;辅助工业场地绿化面积1.04hm2,形成清洁、美观、宁静的场地,为员工创造了温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工业场地周边边坡建设有网格护坡,边坡治理采用种植紫花苜蓿等进行绿化;二号风井进场道路靠近二号风井场地段两侧边坡进行放坡(坡比 1:1)、U形网格护坡,坡面绿化面积0.97hm2。

据统计,凉水井矿业公司工业场地清洁能源系统工程实施后,较原有设施,每年可减少燃煤蒸汽锅炉燃煤量9850吨,减少SO ₂排放量83.7吨,减少CO ₂排放25807吨;减少NOx排放72.89吨;二号风井清洁能源系统工程全部实施后,较原有设施,每年可减少燃煤蒸汽锅炉燃煤量5184吨,减少SO ₂排放量44.1吨,减少CO ₂排放13582吨;减少NOx排放38.4吨。

被植被包围的厂区绿化效果

夏天,凉水井矿业公司办公区前,满目青翠,一片生机盎然的样子。玲珑的园区被绿植装点一新,2米多高的刺槐、松树与一望无际的绿色草甸区相互交错,远远望去,犹如一块绿色织毯,令人心旷神怡。进场道路两侧的防风抑尘网、绿化宣传牌和警示标语,仿佛时时提醒身边的人们,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绿色基底。

硕果累累 让科技成为新引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凉水井矿业公司制定《陕西能源凉水井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创新项目管理办法》,推进创新项目开展和推广应用。

校企合作方面。凉水井矿业公司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合作交流平台,完善产学研用科技创新平台,并成立8个科技创新团队,据统计,凉水井矿业公司2019年研发费投入5005.68万元;2019年营业收入218336.66万元;研发费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3%;2020年研发费投入3765.24万元;2020年营业收入207439.81万元;研发费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82%。

服务经营方面。打造“煤炭行业现代化国有企业管理标杆”是凉水井矿业公司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从建立具有鲜明煤炭行业特色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到管理“铁三角”(全面精细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融合创新取得新成果;从管理流程数字化,到“合规”建设效果突出;凉水井矿业公司不论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运行机制、团队协作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生产发展方面。全面实现综采智能化和掘进智能化,根据技术成熟度,逐步引进智能机器人,逐步实现主运输系统“无人值守、少人巡视”,目前,凉水井矿业公司正稳步推进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引领国内煤矿智能化建设发展。

人才培养方面。2016年12月,凉水井矿业公司组建“大学生采煤班”,为具有实干创业精神的青年学子提供平台,通过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提升技能,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专业化采煤队伍。

科技创新方面。凉水井矿业公司坚持“科技引领、安全发展”的生产理念,根据矿井掘进巷道实际情况与中煤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共同研发快速掘进系统装备。2018年6月4日,快速掘进系统装备顺利完成地面组装并联合调试,全面投运;快速掘进系统是近年来国际、国内煤炭生产行业都在积极探索的一项先进创新技术。

创新成果方面。凉水井矿业公司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丰硕成果,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多次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企业”;岗位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实现了全面预算管理与精细化实践的有机融合,被集团评选为铁三角管理示范单位;创新成果丰硕,快速掘进系统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公司在掘进工艺创新方面实现重大突破,《陕北侏罗纪煤田浅埋深薄煤层智能化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4-2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等4项创新项目通过煤业分公司验收,有效破解了生产技术难题;智能化矿井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薄煤层智能化经过陕西省煤炭协会评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共计开展40项创新项目,其中24项创新项目已顺利结题验收;2011年,凉水井矿业公司《浅埋厚煤层开采水沙灾害防治技术研究》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4年,《榆神矿区浅埋薄基岩煤层高强度开采岩层控制技术研究项目》荣获2018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该项目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评审专家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技术鉴定,认为其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9年《42114综采工作面建设》被中国企业联合会遴选为“2019年全国智慧企业建设创新实践案例”。凉水井矿业公司“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不仅让企业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更为推动行业发展贡献出“凉水井智慧和担当”。

“关爱服务指挥中心”揭牌仪式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凉水井矿业公司党委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切实将学党史与总结经验、观照现实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解决职工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让“有事就找党组织”成为习惯,把每一个党支部都打造成为战斗堡垒、桥梁纽带和关爱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凉水井矿业公司成立了1个指挥中心和17个指挥分中心,定位给职工办实事、为企业谋发展,解决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小事、难事、烦心事,精准化开展日常关爱服务工作。组建17个关爱服务微信群和88个关爱服务互助组,17个关爱服务热线24小时畅通,确保实现关爱服务工作无死角、全覆盖,全天候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关爱服务项目“关爱服务指挥中心”,开展精细化、精准化服务,通过座谈会、谈心谈话、合理化征集意见等形式,研究确定“全力改善职工居住环境、全力解决职工停车难题、全力加强职工健康管理、全力完善职工业余文化活动设施、全力提升职工福利薪酬待遇”等五方面的关爱服务项目。目前,公司共建立关爱服务职工档案1380份,为后续各项关爱服务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新形势、新阶段、新理念、新目标,陕西能源凉水井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将充分发挥资金、技术、管理、服务、人才等方面优势,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陕西能源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陈建平 韩军 王磊 胡龙 高鑫 杨娜)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