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闳议】郭华东:破解“胡焕庸线”,“美丽中国中脊带”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1-09-22 14:46:59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闳议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中国,发展,美丽,胡焕庸,区域

编者按:《闳议》访谈节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刊》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出品,通过采访两院院士及专家学者,深度探讨迈入“十四五”的中国社会在各领域的发展前路。以客观、精准的解读,科学、前瞻的思考,为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发展破题解惑,为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贡献智慧力量。

崇论闳议,寻策问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历史上,“胡焕庸线”两侧在人口、经济、社会乃至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长期呈现不同程度的区域发展差异。如何破解“胡焕庸线”,减少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由此应运而生的“美丽中国中脊带”未来如何规划发展?针对这些问题,《闳议》访谈节目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郭华东。

中国网:“美丽中国中脊带”与“胡焕庸线”是怎样的关系?“美丽中国中脊带”的具体范围是什么?

郭华东:1935年,中国的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他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在中国的东北黑龙江,有一个城市现在叫黑河,黑河有一个区叫瑷珲。1935年,瑷珲是一个城市。从中国的东北瑷珲到西南的云南腾冲这两个城市之间画了一条线以后,在这条线的西部,有着中国64%的土地,但是仅有6%的人口;在条线的南东方向有36%的土地,但是有94%的人口。后人就把这条线叫做“胡焕庸线”。事实上,也就是中国的人口分界线。

在2013年,李克强总理在考虑新型城镇化的问题,他召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在中南海开了一个座谈会。当院士们发言之后,他两次讲到“胡焕庸线”能不能破、可不可以破、怎么破。后来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之下,我们20几位院士和30几位专家组成了一个项目组。针对李总理的“三问”来回答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用了一些大数据的方法,也采取了很多综合手段。做了2年以后,我们其实得出来一些结果。

后来十九大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中国发展得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其实,中国的人口线——“胡焕庸线”就是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代表。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学部咨询评议委员会希望研究组再进一步就中国“胡焕庸线”人口线问题,进一步结合十九大提出的一些问题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当时提出了3点认识,也提出了4个举措。其中有一个举措就是可以构建一个带,这个带的名称叫做“美丽中国中脊带”。所谓“美丽中国中脊带”,“美丽中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国家战略,而“中脊带”是指在中国的地图或者卫星影象图上,从瑷珲到腾冲这条线,就像在公鸡的背上,所以我们把它叫做中脊。由于它是一个“带”的概念,不是一个“线”的概念,我们把它叫做中脊带,全名就是“美丽中国中脊带”。

所以,“胡焕庸线”和“美丽中国中脊带”是什么关系?具体来讲,“胡焕庸线”是一条线的概念,“美丽中国中脊带”是一个带的概念。两端距离是一样长的,但是这个带延伸100公里、200公里不等,就有了面积的概念。

中国网:“美丽中国中脊带”这一概念有哪些方面的内涵?

郭华东:我们现在提出“美丽中国中脊带”的概念,有如下几个内涵:第一,在空间展布上,它在北端也是发于瑷珲,在南端也是腾冲,也就是“瑷珲-腾冲”这个范围之内。它的宽度延线大概是100-200公里的宽度。

第二,“美丽中国中脊带”的一些要素是什么?这些要素中间就包括了一些地貌要素、地形要素、气候要素、气象要素,也包括人口要素、民族要素,甚至包括灾害分区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在这条带上有很多的自然保护区,有很多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石油资源、地下矿产资源。当然,从旅游的角度来讲,这条带上有长江黄河跨越带、有沙漠森林等,有很多联合国确定的世界遗产等等。所以,这些要素对于后人进一步发展这个地区,将这个地区构建成我国发展的特殊区域带,是非常有潜力的。

第三,“美丽中国中脊带”源于“胡焕庸线”。这条人口分界线还是主要将中国的东西划为两个不同的区域,是我们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代表。将来我们做的工作主要还是要让东部和西部可持续地发展,让东部和西部尽可能缩小差距,这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是,在所有的工作、要做的举措中间,我们要首先把这个带构造起来,一步一步地实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瑷珲-腾冲或者“美丽中国中脊带”开发起来将是中国非常有意义的地区。我们建议,国家把它作为一个战略开发区,或者把它作为一个新的区域战略提出来,大家共同营造“美丽中国中脊带”。

中国网:在“美丽中国中脊带”的建设规划方面,您有哪些建议考量?

郭华东:考虑到它特殊的位置,考虑了它的发生和历史沿革,怎么来建设“美丽中国中脊带”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考虑:

第一,我们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这个区带上有很多的自然保护区,有很多独特的生态环境现象,也有很多的资源环境的分布等等,这都是一些自然现象。同时,在这个带上来讲还有很多人为的要素,城市的分布,还有工厂、工业基地的展布等等。所以,第一步我们还想把这个区域构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示范区。

第二,我国的交通格局,要么东西分布、要么南北展向,斜向的交通要道很少。我们从旅游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旅游路线。瑷珲、腾冲是一线两端,北边有俄罗斯、南边有缅甸、中间是中国,“一线两端三国”;而从瑷珲到腾冲画一条线,跨越九个省份,所以是“一线两端三国九省”。这个“九省”经过了很多非常美丽的自然保护区,也穿过了很多的城市,也穿过了一些在世界上都很典型的自然现象。我们如果能搞这么一个旅游路线,非常有意义。

第三,国家形成战略区域发展区,这些资源、能源非常重要。地下的石油资源、矿产资源、地上的一些农业资源、森林资源,还有一些人文景观,这个带上有很多,可以把这个要素作为一个建设的重要方面。

中国网:就“美丽中国中脊带”的建设发展来讲,您认为从国家层面上应该有哪些布局和战略来推进?

郭华东:今年是我们国家建党百年,我们实现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伟大目标。这个目标能够实现,得益于我们的党、得益于我们的政府持续不断地高屋建瓴的战略思维和布局。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光陆地面积就有这么大,不可能在960万平方公里上只用一个政策解决一个问题。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资源、不同的环境,利用不同的政策和方法去解决,可能是更加有效。

“美丽中国中脊带”,它在空间上有一个特殊的位置。它所包含的一些要素也都很有特色,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它有一些优势,比如位于中国的中心地带,资源、能源特色也是不能取代的,另外,从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的角度来讲,这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区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战略布局上我们向党中央国务院建议,构建“美丽中国中脊带”战略,在这个战略的指引和推动下,让它成为全国发展的非常典型的区域,带动周围的发展,也带动全国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带动东西部的发展,破解“胡焕庸线”,达到东、西部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家都知道2015年联合国提出了“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它的终极目标就是用可持续的方式生产和消费,最后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让人们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是搞遥感的,你看一个卫星影象图,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中国的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都是非常亮的。再往西去基本上一片漆黑,再往西去到了西欧又亮了,两端比较发达,中间是一个待发达区。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贸易做了起来。现在我们有了“美丽中国中脊带”,如果能够形成一个国家战略,站在这个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两方面平衡的发展。对实现、推动、支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美丽中国中脊带”也能作出它特殊、特有的贡献。不仅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起作用,同时,将来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进程里,我想也很可能是一个亮点,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本期策划:杨柳春、王振红;编审:杨柳春、王振红、王虔;编辑:王虔、武一男;摄像/后期:朱法帅。出品:《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制作: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