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宽宁)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面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陕西省旬邑县以“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为主基调,组织搭建“1+8+4”(1个领导小组、8个工作小组、4项机制)工作架构,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优势,打好产业“组合拳”、用实防返贫保险、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正在旬邑徐徐铺开。
旬邑县土桥镇井坳村街景
打好产业“组合拳”,走出融合发展新路子
“这里好美,静静地走在干净的街巷间,细细品读一幅幅充满年代感的墙画,仿佛整个人都受到了洗礼。”从西安慕名而来的刘先生抚摸着太村镇张家村的墙画,感慨万千。
毗邻高速路口,交通便利的张家村,如何改变村民产业单一、靠天吃饭的现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这是时代给张家村干部群众的考题。
今年,张家村积极整合各类资金,启动了以粮油基地、生态油坊、玉顺成品牌运营中心为依托的三产融合项目。同时,充分挖掘村情村史、乡风民俗等乡土文化元素,利用楹联、挂件、铁艺等载体,勾画出“锦绣兴隆堡、幸福张家村”等文化符号;以时间为轴线,以不同年代的农村经典生活场景为断面,配以主题鲜明的文案,描绘了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乡村振兴时期农村发展变迁的历史画卷,吸引更多人来这里寻找寄托乡愁的净土。
旬邑县太村镇张家村玉顺成油坊
下好“产业”棋,打好“组合拳”。近年来,旬邑县为促进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产业迅速发展,不断完善景区功能,持续扩展农旅产品种类,大力提升服务水平,用心做活农旅融合发展;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农业,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和宣传“红色马栏、绿色旬邑”旅游品牌,不断提升旬邑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发展农业+旅游、互联网+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突出“红色+绿色”底色,精心打造开心农场、智慧果园、采摘园、医药观光区等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宣传推介秋葵、紫苏油等特色产品,逐步形成“以点带面、补链成群”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旬邑县太村镇张家村乡土博物馆
用实防返贫保险,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点”
“妻子治病共花费近27万元,虽然合疗报销了15万,但自付费用对我们家的压力依然很大,幸亏防返贫保险资助了3万元,才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希望。”太村镇赵家村二组村民赵有红说。
原来,赵有红的妻子今年因病在陕西中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一边是不低的医疗费用,一边是家中两个读书的孩子需要花钱,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顿时陷入困境。正当赵有红为此愁眉不展时,村干部发现他符合防返贫保险资助条件,随即就帮他把填写好的申请资料逐级上报。没多久,3万元的资助款就打到了赵有红的账户里。“这笔钱真是雪中送炭,感谢政府帮助。”赵有红感激地说。
旬邑县防返贫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走访监测户
年初以来,旬邑县进一步健全机制、创新举措,筹措217万元防返贫保险资金,筑牢防返贫坚固屏障,对因病、因意外、因灾、因学、因收入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目前,全县已有3户监测户享受到防返贫保险资助,每户3万元,既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也消除了基层干部对监测对象“纳进来、政策少、出不去”的现实顾虑。
提升人居环境,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从村民房屋搬迁,到路旁错落有致的绿化,再到家门口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近些年,土桥镇井坳村以满足村民美好居住生活需求为目标,编制《井坳村总体建设规划》,新建“三纵七横”主干街道10条,完成整村搬迁237户,配套实施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乡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水平显著提升。
据介绍,井坳村始终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累计整合资金150万元,投工投劳800余人(次),清理“三堆”、乱搭乱建230余处,铺设花砖1500平方米,绿化2100平方米,粉刷外墙4600平方米,绘制墙体画600平方米,安装路灯80盏,创建示范街3条,擦亮了“生态福地、和美井坳”靓丽名片。“没想到居住环境会变得这么漂亮,跟做梦一样,太高兴了!”众多村民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旬邑县土桥镇井坳村
此外,井坳村以文明家庭创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为抓手,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累计评选“文明家庭”60户、“好媳妇”张英连等孝老爱亲典型25名。围绕“民建、民管、民享”思路,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庄建设、环境治理等活动,营造出“人人参与乡村建设、共建美丽宜居家园”的浓厚氛围。
事实上,井坳村只是旬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围绕村民“急难愁盼”,该县紧盯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基础配套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内容,加强顶层设计,标准化规范化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