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港务区:初步实现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开行

发布时间:2023-01-06 16:16:1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刘梦雅

关键词:西安,国际港务区,中欧班列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1月5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2年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开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际港务区党工委委员、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王运动介绍了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和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行有关情况。

王运动介绍,国际港务区以“建设世界第一内陆港,打造‘双循环’核心枢纽”为目标,将中欧班列长安号和集结中心建设作为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强枢纽、拓通道、建平台、聚产业,初步实现了中欧班列长安号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高质量开行。2022年以来,全力克服国际局势、新冠疫情等不利影响,中欧班列长安号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2022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量首次突破4600列,达到4639列,同比增长20.8%,累计开行16054列。

软硬件同步建设,集结中心辐射带动能级持续提升。完善西安港硬件设施,加快建设西安国际港集结能力再提升项目和三线束及配套项目,引进了中远海、中林、山东港、五矿、陕林、陕投等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了集集装箱运输、冷链物流、期货交割、大宗商品、整车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港口功能区。目前中林、陕林、中远海项目已建成投用,铁路场站功能提升改造已基本完成,集装箱中心站三线束、爱菊铁路专用线、12条国际铁路货运线改造、64万平米集装箱堆场投入使用,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3束6线的场站,集装箱作业到发线达到18条,可满足中欧班列长安号年开行一万列的功能需求。同时,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为企业提供订舱、报关、金融等一站式、一票制国际联运全程服务,实现疫情期间的远程组织发运。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运行良好,已为企业提供融资贷款100余笔,融资金额共计57.2亿元,现已启动二期建设。

多措并举稳运行,中欧班列长安号战略通道作用进一步显现。积极应对国际局势和新冠疫情影响,采取购买保险、开行替代线路、建立集卡车“绿色通道”等举措稳市场、稳预期,在省市发改、商务等相关部门及海关、铁路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全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量达到4639列,创年度开行量新高,西安成为全国中欧班列开行城市中首个年度开行量突破4600列的城市。创新开行了跨里海、黑海班列,国际运输干线达到17条;随着2023年首列“粤陕”国际班列(广州-西安-欧洲)在元旦零时迎新启航,“+西欧”线路从2021年的15条增加至现在的18条。开行中老、中越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南北、东西国际通道战略交汇。每周三试运行境内外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西安至德国全程时间仅需9.8天,广受市场青睐。启动兑现了启运港退税政策,从西安港开展出口业务的企业可以享受和海港、河港一样的退税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一企一策”为陕汽、拓日、比亚迪、冠捷、法士特等本地企业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为稳外贸做出重要贡献。

统筹推进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构建面向“一带一路”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人文交流中心。创新“物流+贸易+产业”发展模式,依托集结中心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引进康佳、京虹等项目,带动上下游企业聚集,截至目前,已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0余家、中国500强企业和中国民营500强企业10余家,有效提升了产业支撑能力。开行跨境电商和运邮专列,2022年全年,国际港务区开行跨境电商专列198列,跨境电商交易额35.1亿元,同比增长约40.4%,西安车站海关铁路运输货物税收入库收入30.46亿元,累计超136亿元。

王运动表示,下一步,国际港务区将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为抓手,打造世界一流内陆港,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提交满意答卷。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