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传媒讯由“汇金芝香运河情”白酒冠名,大运河传媒和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2“汇金芝香运河情”•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十大新闻事件评选活动一经上线,受到广泛关注。经线上网络评选及线下邀请专家评审后,大运河传媒现正式公布2022年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十大新闻事件。
一、京杭大运河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输水线路利用大运河河道超1000公里
4月28日10时,位于山东德州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至此,京杭大运河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
4月14日,水利部启动了京津冀鲁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6月24日上午,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河北段联合举行京冀游船通航仪式。9月1日,京杭大运河河北沧州中心城区段旅游通航活动举行,这是自上世纪70年代沧州市大运河船舶停运以来首次恢复通航。
2022年是中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8周年,工程累计调水586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2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亿人。
包括北延工程在内的南水北调东线,也是京杭大运河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输水线路中利用了超过1000公里的大运河河道。通过调水和生态补水,为大运河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保障。
二、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举办 系升格为国家层面机制性论坛后首次举办
6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开幕。这是其升格为国家层面机制性论坛后的首次举办。
本届论坛以 “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发布了《运河城市实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扬州可持续发展报告》,授予扬州市“运河城市实施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样板城市”,达成《世界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扬州倡议》的共识并通过。
自2007年以来,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已连续举办15届。
三、打造另一条“数字化运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发布大运河文化研究结出多项硕果
6月27日,由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承建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建设成果正式发布。是“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的重要阵地,成为中国另一条“数字化运河”。
《世界运河辞典》由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双语词典研究中心主任魏向清团队合作完成,是首部对世界运河进行系统梳理的运河辞典。
由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编的《大运河画传》出版。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国运之河》。
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正式对外发布。
由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联合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出版《中国大运河蓝皮书2022》。
“中国大运河地名丛书”开篇之作《扬州印记》首发。
钱江晚报也联合浙报集团智库·美好生活研究院发布了全国首份《2022大运河非遗文旅产品影响力分析报告》。
四、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开展全球运河城市赛艇穿越行动
由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组织,WCCO名誉副主席、亚洲赛艇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发起全球运河城市赛艇穿越行动。在完成穿越五大洲的120座城市后,最后一站来到埃及,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正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WCCO策划了在埃及尼罗河和扬州三湾大运河生态文化公园内同步举行收官穿越。扬州市作为唯一参会城市,副市长余珽发表演讲。WCCO副主席张福堂也参加了边会。
2023年,全球运河城市赛艇穿越行动,将在迪拜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期间收官。
全球运河城市赛艇穿越行动,计划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前,共同支持将扬州打造成为气候和环境友好的“世界水上运动之都”,这是继“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后扬州的“第四都”名片。
五、河南省洛阳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洛阳全国率先打造国家遗址公园3.0版本
2022年5月18日,河南省洛阳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洛阳正以隋唐洛阳城遗址为抓手,积极探索大遗址保护新形态,在全国率先打造国家遗址公园3.0版本。洛阳市文物局助力全市恢复古都历史中轴线气象、叫响“盛世隋唐”品牌。
随着牡丹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相继开馆迎宾,洛阳古墓博物馆完成提升改造,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的名片越擦越亮。目前,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万里茶道博物馆等已进入规划建设阶段,同时,不少博物馆创新夜游、夜展方式,通过“博物馆奇妙夜”等沉浸式活动,提升历史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
六、国内首个大运河航运指数正式发布 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智慧运河”项目试运行 大运河沿线城市通航联动成“现象”
由武汉航交所与淮安港口物流集团合作研发的淮安航运中心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景气指数正式上线发布。该指数为我国大运河流域及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内的第一个航运指数。
济宁港航物流产业与南京进行“联姻”,彼此提供前置的货场和集港服务,为实现持续的“钟摆式”运输提供支撑。
济宁市首条外贸快航航线正式开航,开赴上海太仓港,转至越南胡志明港。超越淮海经济区的徐州、常州,逐渐在全国内河港口物流发展中崭露头角。
曾经行驶在无锡古运河上的“春申号”游船在德州大运河上启航,代表着江苏古运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江苏江南古运河文化旅游公司在山东德州的“大运河游船服务一体化项目”正式启动。
11月18日,“徐州—青岛”海铁联运班列开行。这是徐州中欧班列继开行至宁波港、连云港港、上海港班列之后的第四条海铁联运线路。
11月24日上午,无锡市交通运输局、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在苏州市国际物流大厦共同举行中欧班列接续班列(无锡—苏州)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11月11日,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镇江段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召开“智慧运河”航道外场感知设施项目初步验收会,项目通过初步验收交付使用。"智慧运河"项目是整个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国家文物局公布2022年工作要点 将推进大运河保护法规研究 运河沿线多省参与
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22年工作要点,将推进《长城保护条例》修订和大运河保护、长征文物保护等法规研究。
5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赴常州、扬州、徐州等地开展实地检查,并委托苏州、淮安、宿迁市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推进。6月,苏州发布了《苏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征求意见稿)》。
河北首次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立法,通过了《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这是河北省第一部关于大运河的专项法规。
京津冀三省市人大常委会经共同研究,决定采取区域协同立法,先后表决通过《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
八、“运河一帝”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 开封市州桥及汴河、外城西墙北段等三项目分别入列“国家专项”
国家发改委下达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扬州市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环境整治及景观塑造项目入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专项,并获60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
2022年10月,国家文物局印发了《河南省2023年度古遗址、古墓葬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项目计划的批复》,开封市北宋东京城外城西墙北段遗址保护展示、州桥及汴河遗址环境整治、保护性设施建设等3个项目成功立项,为开封市大遗址保护展示、遗址公园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九、一批以大运河为主题的影视佳作精彩推出
4月29日,由著名编剧高满堂历时五年潜心创作、张新建担纲总导演的40集电视连续剧《运河风流》在北京卫视全国首播。
8月1日,现实题材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在CCTV-1黄金时间开播。通过大运河的治理与繁荣发展,多维度展现出运河的新时期巨变。
12月,江苏重点电视剧《北上》启动仪式在南京举办。该剧由启蒙影业和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共同出品,改编自江苏作家徐则臣的“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由赵冬苓编剧,姚晓峰执导。
2022年,由文旅部拍摄的大运河文化旅游宣传片《运河风味千万家》在欧洲多国主流媒体以及中外各大平台网站播出。作品被译成英语、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葡萄牙语等版本在欧洲多国主流媒体以及中外各大平台网站播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之声、阅读之声联合制作融媒体文化专题节目《行走大运河》。
十、2022中国大运河非遗成热门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非遗 大运河文旅融合强势推进
6月8日上午,2022年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于线上正式启动。本届活动以“遇见大美运河 共享精彩非遗”为主题,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大运河沿线省市多个项目入选。运河沿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北京多个项目入选。作为牵头申报省份,浙江有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入选,以绿茶制作技艺为代表,包括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绿茶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安吉白茶制作技艺)4项传统技艺,以及庙会(赶茶场)、径山茶宴2项民俗活动。江苏省的碧螺春制作技艺(苏州)、雨花茶制作技艺(南京)和富春茶点制作技艺(扬州);安徽省黄山市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以及安徽省六安市的六安瓜片制作技艺项目,也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河南的绿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和北京市的张一元和吴裕泰的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也名列其中。
大运河沿线多个城市启动运河景观评选。8月10日,扬州“运河十二景”正式发布。此前的2021年,苏州发布“运河十景”、无锡发布“运河十二景”、淮安发布淮安运河八景。更早的杭州选出了“运河十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