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行书《知足能忍四言联》过眼录

发布时间:2023-04-21 10:47:1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东海

关键词:林散之,书法,庄希祖,草书,中国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省和州(今安徽省和县),生于江苏省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南京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名誉主席等。林散之8岁学艺,未有师承。16岁跟范培开学书,18岁从张栗庵,32岁师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先楷后行,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皆所摹习。历经“三变”之后,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怀素为体,以王铎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用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并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创立“林体”。“林体”的特点是“瘦劲飘逸”,基本特征是“瘦劲圆涩,枯湿浓淡,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巨匠赵朴初说:“林老书法,举世无双。”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又叫《林散之中日手卷》《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是林散之在1975年3月专门为日本书法代表团访问南京创作的,后来被称为“林散之王”“林散之第一草书”。

林散之行书《知足能忍四言联》

林散之行书《知足能忍四言联》,立轴,尺寸是65厘米×17厘米×2,按行规计算大约4平方尺。落款是“煕祖弟留正。老子语,宜深玩之。散之”。引首章是“大吉羊”(朱文),名章是“散之信玺”(朱文)。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裱工精细,九五品相。作品正文内容是: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

“知足常乐”是成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还出自清代况周颐的《蕙风词话》:“委心任运,不失其为我。知足常乐,不愿乎其外。”“能忍自安”出自佛教著作《百喻经》中的第48篇《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知足常乐”和“能忍自安”组成对联,出自清代金缨的《格言联璧·惠吉类》。这副对联的大意是,知道满足的人时常感到欢乐,遇事能忍耐,心里就会安宁,以此告诫人们:少私寡欲,少欲则易足,易足则身心安乐。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

行书《知足能忍四言联》,是林散之20世纪80年代的精品。书体以行为主,兼有隶意;字形大小不一,点画相连;线条融碑入帖,刚柔相济;用墨宿墨蘸水,浓淡分明;章法顺其自然,有法无法;审美平和恬淡,自然天成。除此,作品内容好,名家款,数量少,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书作中的“熙祖”是庄希祖,名熙祖,字希祖,是林散之的学生。也许有人会问,庄希祖既然是林散之的学生,为什么林散之称他为弟,是不是笔误?不是,是林散之为人谦恭,待人真诚。比如林散之在给庄希祖写的另一副对联中的落款是“同学”,给学生尉天池写过“大弟”,给学生陈慎之写的是“兄”。

庄希祖为弘扬林散之的书法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林散之在世时,庄希祖为老师林散之磨墨、伸纸、抄诗等,侍奉了10多年,与陈慎之、章炳文被林散之称之为“三星”。林散之逝世后,庄希祖著书立说,收徒讲课,宣传讲解林散之的书法艺术。2022年12月11日,南京南视觉艺术馆举办“林散之书法艺术雅集”,庄希祖是主讲人。当时南京新冠疫情严重,人们纷纷居家避疫,有人劝他不要去了,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重点人群,一旦感染可能危及生命。但是,81岁的庄希祖却不肯错过这个宣传老师林散之的机会,当天按时到场。庄希祖在现场讲述了林散之手把手教他执笔、教他如何做人以及他为林散之洗澡擦背等事迹。庄希祖数度动容,感叹师恩难报,直言当年工资微薄,对林散之关照还是太少。庄希祖最后说:“余生将尽力传承、弘扬林老的书法艺术!以尽学生的一点心意。”

林散之行书《知足能忍四言联》(局部)

林散之行书《知足能忍四言联》,2000年6月著录在《林散之书法艺术解析》第59页(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年5月著录在《中国书法家全集·林散之》第145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19年5月著录在《金声玉振——金陵四家书法精品集》第30页(安徽美术出版社),2023年3月29日发表在《中国书画报》第13版。

林散之行书《知足能忍四言联》,现仍由林散之的学生庄希祖收藏。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