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致富找到了方向 农民收获了幸福

2023-09-18 13:52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麦田里听一场音乐会,在秦岭山下喝一杯咖啡,在葡萄藤下摘一串葡萄,在稻田里看白鹭飞舞……9月15日,由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主办的西安市“走进和美乡村”系列新闻发布活动走进鄠邑区。来自中央和省市媒体近40名记者深入鄠邑区田间地头,走村访街,感受鄠邑区山水相依、田塬相生、城乡相融的幸福生活。

鄠邑区石井街道蔡家坡村的特色民宿。

蔡家坡村:

文艺赋能乡村振兴

走进西安市鄠邑区石井街道蔡家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房屋、一面面画着笑脸的文化墙……在浓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西安市“走进和美乡村”系列新闻发布会在蔡家坡村终南剧场举办。中央和省市媒体的记者们头戴色彩斑斓、个性十足的手绘草帽,坐在田野间倾听鄠邑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故事,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鄠邑区和美乡村发展的故事。

舞台就搭在麦田旁,秦岭就是最好的背景,蔡家坡村通过一场又一场文化盛会,让“美”在蔡家坡的土地上扎根,也让“美”在蔡家坡村民的心里扎根、发芽。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2018年以来,蔡家坡村以打造国际艺术村落为目标,连续举办五届关中忙罢艺术节,带动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村子美了,名气大了,游客多了,我们也想着咋把日子过得更好。”62岁的蔡家坡村村民陈猛笑着说,过去忙活一年也就挣个三五万元。在家门口办农家乐后,今年从3月至今,他家的石锅鱼饭庄已经赚了近50万元。

走在村头巷尾,漫步田间地头,随处看到历届艺术节留下的印迹。在艺术节的带动下,位于秦岭脚下的精品艺术乡村文化旅游线——“八号公路”也在不断延展:栗峪口村打造“乡创客”文化产业集群、下庄村打造新民艺传承示范村,栗园坡村打造乡野农产文旅村……沿线村庄都在持续探索乡村艺术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位于鄠邑区石井街道栗峪口村的土锤咖啡馆。

土锤咖啡馆:

旧厂房变身乡村新名片

稻草屋顶、藤编座椅、绿植,随处可见的艺术展品和标语将“文艺范”瞬间拉满……这家位于鄠邑区栗峪口村的土锤咖啡馆,是“乡村会客厅”项目的一部分。

一年前,这个废弃石粉厂还破烂不堪,如今成了栗峪口村的“地标”,土锤咖啡馆平均每周接待游客超2000人,每月接待游客超10000人。随着慕名“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变成了集咖啡、餐饮、书屋、文创展销、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鄠邑区特色“打卡地”。

“这里的服务员都是栗峪口村的村民,平均年龄40岁。来这里之前,她们从来没有喝过咖啡,而现在,她们能喝出咖啡豆是哪里生产的。”栗峪口村“全村人团队”联合创始人李保国说,一般的咖啡师都非常年轻,土锤咖啡馆就是要打破标准化,让咖啡师不被定义,让乡村的“嫂子们”也能成为咖啡拉花大师。

土锤咖啡馆激活了栗峪口村乡村旅游产业,让越来越多的“乡创客”在这里创业,来这里生活。充分发挥筑巢引凤的作用,栗峪口村吸纳了10余名热爱乡村的主理人,积极实施乡村机车茶饮、萌宠乐园等乡创项目,带动周边蔡家坡村、直峪口村、下庄村等“八号公路”沿线石井片区发展精品民宿、研学旅游、乡村休闲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据统计,目前,栗峪口村每年接待各地游客30万余人,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200万元,助力集体增收50万余元,带动全村1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胡家庄村:

奏响宜居宜业的田园牧歌

走入原乡牧歌小镇,一幅东方诗意的山水园境映入眼帘:鳞次栉比的店铺、时尚别致的民宿,幽静安逸的康养中心……这些和美景象绘就一幅“都市农业+乡村旅游+数字康养”品质生活的美丽乡村画卷。

“2010年以来,我们抓住‘千企帮千村’的机遇,经历了从‘千企千村’产业扶贫模式到‘三变’改革帮扶模式再到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依托乡村产业不断升级换代,我们逐步实现了村民增收、村企共赢、城乡融合的良性循环,创造出乡村建设‘村企共生共融的胡家庄模式’。”胡家庄村支部书记向养谊告诉记者,借助企业管理和人才优势,胡家庄村的集体经济盘子越做越大,收益也越来越高。

作为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典型村,胡家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澎湃涌动的活力,奏响了宜居宜业的田园牧歌。连续4年,村集体收入超过150万元,胡家庄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在巍峨挺秀的秦岭山脉见证下,城市创业者与胡家庄村民们正在齐心协力描绘着胡家庄村的发展蓝图,开辟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在沃土上种植幸福之花。

鄠邑区蒋村街道的葡萄种植户通过网络直播销售葡萄。

白龙村:

小葡萄孕育出“甜蜜经济”

一串串莹润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游客们小心翼翼地剪下成熟的葡萄放进篮子,享受着采摘的乐趣……在鄠邑区蒋村街道白龙村西安毅朝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一垄垄葡萄架上挂满了水润饱满的葡萄,吸引不少客商前来采购。

为了打开销路,合作社安排专人在葡萄架下直播卖货,积极探索“互联网+”销售农产品的模式。西安毅朝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毅朝说:“通过直播电商的实时互动特性,我们的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可以直接对接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既拓宽了销售渠道,又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让‘户县葡萄’销得更远,卖得更好。”

据了解,早在2016年,为解决贫困户启动资金和技术难题,白龙村西安毅朝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在园区东边建了30栋葡萄大棚交给蒋村街道白龙村等周边30户贫困户管理,并签订技术指导协议、帮销协议、务工协议,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2017年,为解决不具备产业发展能力的建档立卡户收入不高的问题,合作社与蒋村街道290户贫困户签订精准到户产业发展协议,向银行贷款290万元,每年向每户分红1000元,让无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多了一份收入。据统计,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累计分红58万元。由此,葡萄逐步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果”。

曲抱村:

秦岭脚下遇见“关中江南”

初秋时节,远望秦岭山脉蜿蜒起伏,蓝天白云下,藏着一片美丽的稻田。微风吹来,鄠邑区曲抱村760亩微微泛黄的稻田里,层层稻浪涌动着喜悦与希望。

2022年初,曲抱村与鄠邑区基投公司联合成立鄠邑区村暖稻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集体经济+国有企业+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由曲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村民230亩土地,国有企业用资金入股,以稻渔综合种养项目为突破口,以产业功能分区为引导,以“农业+创意+休闲”为抓手,将原先的荒地变成水田。

依托“关中江南、曲水稻香”目标,曲抱村通过将稻渔综合种养与旅游业态结合,着力打造集稻渔共生、田园休闲、旅游体验于一体的都市田园样板,让其逐步发展为关中农文休闲旅游之地。随着游人涌来参观赏景,在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助推着农文旅商深度融合。

站在田垄上“我在鄠邑有块田”的标牌旁,金黄的稻穗与翠绿的荷叶交相呼应。俯身闻稻香、伸手扶稻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稻田,让昔日的撂荒地“耕”出农业新景象。

行走在鄠邑区的大地,西成高铁、京昆高速穿境而过,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高铁拉近了鄠邑区与主城区的距离;崭新的果蔬大棚孕育生机勃勃的绿色田野,带来了丰收的希望;成群的白鹭时而在稻田中嬉戏觅食,时而于空中展翅飞翔,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鄠邑区广袤的土地上孕育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希望。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闫鑫 图:首席记者 王健

【责任编辑:刘梦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