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沿线近百所小学握手 运河城市小学“教育联合体”在扬州成立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在运河主题教育全面进入小学课堂的大背景下,10月12日,运河城市小学“教育联合体”成立仪式暨2023运河文化进校园运河城市小学校长论坛在中国大运河原点城市扬州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的近百所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小学校长齐聚一堂,“共享运河文化,厚植教育情怀”,开创小学运河主题教育的新纪元。论坛由扬州广陵区教育体育局、大运河传媒共同主办。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 (WCCO) 运河城市国际交流专委会主任、荣誉秘书长邓清在主题发言中指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已有的程序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唤醒运河城市孩子们的归属感、生命感、价值感,将他们的文化感受诱导出来,文化自信引导出来,创新力量激发出来。运河城市的孩子们如果能在运河文化传承中得到品性形成的启蒙,弘扬中得到终身受益的启发,创新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启迪,那么他们必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必将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与会的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主任、教育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张以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运河城市的小学全面导入运河主题教育,既是对运河精神的自觉传承,也是让运河这条民族精神的血脉代代相传的最好路径。
应邀参会的原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政委杨彦春告诉大运河传媒记者,红色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主旋律,有助于增强孩子对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风貌,培养孩子爱国忠诚、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运河文化则为青少年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载体。让运河文化进校园关键要有明白人和带头人,担当起历史的使命责任。同时,要紧密结合“德智体美劳”的育人目标,搭建起运河文化进校园的环境与平台,将运河文化穿插、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此外,学校应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运河文化意识、特色技艺的兴趣,从而为国家培养专、精、尖人才尽早打好基础。
开凿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大运河,纵贯南北三千里。来自大运河一南一北的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校长郁明和北京市通州区运河小学工会主席洪雨分别分享了学校在运河教育方面的工作实践。
洪雨提及,运河小学作为北京唯一一个以“运河”命名的小学,始终以传承运河文化为己任,把践行运河少年“五个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构建“五个一”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入运河城市小学“教育联合体”后,运河小学将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积极参与运河沿线学校的项目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教联体”的作用。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是国内唯一以运河标志性建筑来命名的学校。郁明介绍,拱宸桥小学自2003年开始运河文化研究,至今刚好20年。在此期间,完成了全国第一趟运河文化研学旅行;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数字化探究性学习主题社区运河研究院;编成了全国第一套运河文化少先队队本教材。运河城市小学“教育联合体”的成立,让运河沿线学校有了一个以千里运河为物理纽带,以运河文化为精神体系,以学校教育为独特个性的联合体组织。拱宸桥小学也将与其他学校在运河思政、运河研学、运河研究等方面共同发力。
作为活动的主办方,WCCO副秘书长、大运河传媒总编辑王晖军在《大运河与中国小学教育》论坛主旨演讲中谈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过程中推行科举制,大运河改变了中国教育的航向,让社会底层像大运河水一样实现了阶层流动,教育开始改变中国普通人的命运。大运河与中国教育,成了一场美丽的相遇。大运河催生了中国最早的庙学教育,以及后来的新式学堂等教育载体。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与中华文明同步的大运河正具备“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全部功能。如今运河主题教育已全面进入小学课堂,应创新“教育+文化+研学+创新”等立体教学组织形式,用数字赋能,创新运河文化的时代表达。运河还是国际传播与国际教育的最佳载体,要“在中国的运河中寻找影响世界的力量”。
运河小学“教联体”由扬州广陵区发起。广陵区副区长仲子午表示,广陵区作为扬州的古城区、核心区,既承载着扬州精华文脉的积淀,又肩负着传承运河文化的使命担当。在这里成立运河城市小学“教育联合体”是赓续运河文化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希望以运河为媒介,让两岸更多学子感受千年运河的文化魅力;以运河为舞台,充分展示运河两岸各学校独具风格的办学特色;以运河为桥梁,串联起运河城市学校文化交流和友谊往来。
徐州市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无锡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蠡湖小学部进行了经验交流。承办单位扬州市育才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育才小学党总支书记李菊梅,进行了“共享运河文化 厚植教育情怀”——运河文化进校园主题推介,介绍了集团的办学特色和取得成果。(徐蓉 桂艳 鹏飞 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