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带一路”论坛:中国、中亚、俄罗斯产业集群合作国际研讨会举办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王东海) 10月21至23日,2023“一带一路”论坛——中国、中亚、俄罗斯产业集群合作国际研讨会浙江大学分别在杭州、宁波举办。论坛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宁波科技局、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亚、俄罗斯、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日本、新加坡、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共17位外国专家友人,以及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和企业界百余名代表,参加了论坛研讨。大家围绕产业集群合作、文旅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国海外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的利益保护、中国中亚俄罗斯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中国中亚俄罗斯文明互鉴和教育合作及人才建设等方面,展开充分研讨,形成了合作与包容发展的共识。本次论坛为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023“一带一路”论坛,由浙江大学王志凯教授和意大利特伦托大学Bruno Dallago教授担任大会学术主席。
图为研讨会现场
图为浙江大学王志凯教授主持开幕式
浙江大学王志凯教授主持了大会开幕式。浙江大学黄先海副校长、意大利特伦托大学Bruno Dallago教授、宁波市政府党组成员奚明表达了浙江大学和宁波市对2023“一带一路”论坛——中国、中亚、俄罗斯产业集群合作国际研讨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图为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致辞
图为意大利特伦托大学Bruno Dallago教授致辞
图为宁波市政府党组成员奚明致辞
图为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主任尹建伟致欢迎辞
图为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单世涛副主任做大会总结致辞
图为哈萨克斯坦阿布莱汗国际关系与外国语大学Kulipa Baissultanova教授演讲
哈萨克斯坦布莱曼国际关系和外国语大学的Kulipa Baisultanova教授,围绕“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工业化领域的合作”发表了演讲,呈现了“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经济合作、文明交流和政治互信的友好关系。
图为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Tatiana Kudriatseva教授演讲
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的Tatiana Kudriatseva教授,就“转型经济中的集群产业政策和工具”展开报告,围绕俄罗斯的产业集群形成机制阐释了政府如何支持地方产业集群的成长,并就俄罗斯产业集群如何加强与中国产业集群的交流合作,提出了愿景建议。
图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Euston Quah教授演讲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Euston Quah,以“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为题,对2013年海上丝路提出以来中国对东南亚的投资和产业园区建设,进行了规范的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
图为京都大学Satoshi Mizobata教授演讲
京都大学教授Satoshi Mizobata发表了“日本的创新政策与政府角色:对亚洲的启示”,他从日本在1990年代和2010年代的经济滞涨出发,分析创新在日本当前面临的阻力,研究日本的创新突出重围路径,特别定义了支持日本走出经济徘徊的创新社会5.0版内涵及架构。
图为意大利特伦托大学Bruno Dallago教授演讲
意大利特伦托大学教授Bruno Dallago指出,当前全球经济政治竞争冲突加剧,使得全球化的经济由良性竞争合作趋向于零和博弈甚至负面的竞争,这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反贫困带来很大的阻力。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修复并联接全球经济政治保护主义带来的碎片化,是全球化得以维系和不断向前迈进的重要力量。
图为上海交通大学罗守贵教授演讲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罗守贵指出,高能企业或头部企业,都是今天区域经济集聚竞争的优势所在。宁波作为一个创新的城市,拥有许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但小巨人企业如何能够成为区域发展的高能企业,这是宁波进一步集聚发展资源和要素的关键,更是宁波进一步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中国、中亚、俄罗斯产业集群合作和供应链走廊建设的动力所在。
图为哈萨克斯坦阿布莱汗国际关系与外国语大学Gaukhar Dauletova副教授演讲
哈萨克布莱曼国际关系和外国语大学副教授Gaukhar Dauletova,发表了“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合作进展”报告。她的报告文化、文明的交融和教育的合作推进,文化、体育、旅游和音乐的交融互进发展,给听众呈现了一幅中哈友好合作的画面。
图为复旦大学田素华教授演讲
复旦大学教授田素华指出,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建设不断完善,这优化了政府服务,推动了中国构建与全球市场很好对接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中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自贸试验区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高质量对外开放,形成中国制度型开放的稳定和可持续;这些经验对于中国参与和推动中国、中亚、俄罗斯产业集群合作,具有非常好的实践制度性基础。了解全球及区域市场的标准、产业集聚的模式,都有助于中国、中亚、俄罗斯产业集群合作高效推进。
图为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Angi Skhvediani博士演讲
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的博士Angi Skhvediani建议俄中产业合作中特别是中国产业集群落地俄罗斯的过程中,俄中双方一定要切实推进中国的FDI在俄罗斯的本土化演进,这是增加俄罗斯本土产业及劳动力有机融入俄中合作产业集群的关键,更是集聚经济的区域专业化带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动力。
图为长江学者、宁波大学钟昌标教授演讲
长江学者、宁波大学教授钟昌标表示,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明星品牌,中欧班列沟通了中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国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动力支撑。但中欧班列的运行也存在不少问题,经过梳理省、地各级政府已出台的有关支持中欧跨境贸易和物流发展的政策,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应学理分析,给出了促进中国与中东欧跨境贸易与物流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对策。
图为俄罗斯联邦乌拉尔大学Dmitry Tolmachev教授演讲
俄罗斯联邦乌拉尔大学教授Dmitry Tolmachev发表了“有俄罗斯根基的科技创业公司及其对中俄经济发展的潜在推动力量”报告。Dmitry通过对俄罗斯大学在全球技术和企业家精神发展上的贡献分析,基于大数据计算推演,为俄罗斯大学如何支持大学生、科研人员创立科技型公司提供了很好思路。对这些有俄罗斯根基的科技型公司拓展与中国的合作,特别是与中国的产业集群合作,给出了极富可行性的建议。
图为浙江大学肖文教授演讲
浙江大学肖文教授,发表了“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与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服务贸易是促进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途径,国外高端服务的输入可以通过技术溢出、规模经济、资源转移等各种效应,加快一国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和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图为中亚大学文理学院院长Maxim Khomyakov演讲
中亚大学文理学院院长Maxim Khomyakov指出,在推进中国、中亚、俄罗斯产业集群合作中,中俄两个大国都应该重视中亚民族,在外交和礼节等诸多方面做到亲和、周到,这是支持中亚发扬文化文明优势追求可持续发展合作的重要一环。
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的David Schulze,发表了“欧盟——中国合作下的绿色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他表示,制造业对于产业发展、就业和供应链的稳定至关重要,生态转型的绿色发展,特别是结合固碳技术应用和由化石能源转向氢能源,这些都是欧盟——中国绿色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内容。
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正平教授,委托他的学生王彦云,发表了“发展战略对接下中哈经贸合作的成效与前景分析”。他从中哈合作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成效、中哈经贸合作的基础优势和发展潜力、中哈合作的宏观环境与愿景三个方面,给听众呈现了中哈经贸合作的成效和光明之路。
A.B. Duisekina女士和Madina Mamanova女士,发表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哈教育合作”报告。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在经济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日益活跃,但相比之下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却进展缓慢。“一带一路”倡议遭遇的新挑战,主要是在文化和教育领域,因为“一带一路”合作更多地落地在经济贸易投资领域,而教育领域则非常有限,这极大影响了中哈经济合作向纵深推进。哈中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可以扩大中国和哈国“一带一路”合作的利益、价值和区域影响力。
图为David Schulze博士、Breixo Martin Rodal博士、A.B. Duisekina和Madina Mamanova博士、Yanyun Wang,Tahir Mumtaz Awan博士做主题报告
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斯特拉大学的Breixo MARTINS-RODAL博士,发表了“西欧海洋产业的成功案例:创新、附加值提高和国际合作”报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欧洲的生产在向亚洲转移,而欧洲自身则开始向环保绿色等蓝海经济进军,这推动了全球化绿色发展,让亚洲迅速成长。今天西欧海洋产业的转型和区域转移,其实是在自觉不自觉之中,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同工之妙。
巴基斯坦COMSATS大学伊斯兰堡中国中心Tahir Mumtaz Awan博士,发表了“中亚经济复兴的活力:中巴经济走廊、中巴友谊和工业协同发展”报告。在加快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加速对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推进中,要加强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加大维护文化的多样性,这是保证中亚地区经济加速推进的前提。
张自斌博士、叶兵博士和张子龙博士在点评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王志凯教授发表了“中国、中亚、俄罗斯产业集群合作与区域供应链安全”报告,随后并对该组的报告进行了简短点评。
最后,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副主任单世涛做了大会总结致辞。肯定了研讨会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对中国、中亚和俄罗斯的产业集群合作表现了很大的信心,并展望了我们中国、中亚、俄罗斯产业集群和供应链走廊打造的未来前景。“2023‘一带一路’论坛——中国、中亚、俄罗斯产业集群合作国际研讨会”顺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