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林散之楷书《四友斋论书一则》过眼录

2023-11-23 15:07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省和州(今安徽省和县),生于江苏省江宁府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南京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名誉主席等。林散之8岁学艺,未有师承。16岁跟范培开学书,18岁从张栗庵,32岁师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先楷后行,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皆所摹习。历经“三变”之后,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怀素为体,以王铎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用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并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创立“林体”。“林体”的特点是“瘦劲飘逸”,基本特征是“瘦劲圆涩,枯湿浓淡,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巨匠赵朴初说:“林老书法,举世无双。”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林散之楷书《四友斋论书一则》

林散之楷书《四友斋论书一则》,立轴。尺寸是128厘米×32厘米,大约4平方尺。落款是:“四友斋论书一则,散之”。引首章是“曾登太白”(朱文),名章是“散之信玺”(朱文)。狼毫笔,磨墨,熟宣纸,裱工精细,八五品相。作品正文内容是:

宋时惟蔡忠惠、米南宫用晋法,亦只是具体而微。直至元时,有赵集贤出,始尽右军之妙,而得晋人之正脉。故世之评者谓,上下五百年,举无此书。

“四友斋”是明代何良俊的书房名,他自称与庄周、王维、白居易是朋友,所以题书房名为四友斋。何良俊(1506-1573),字元朗,号柘湖,明代戏曲家。著作有《四友斋丛说》37卷,其中有一卷论书评论历代书家,观点鲜明,推崇晋人,尤重二王之法,《四友斋论书一则》就在其中。文中的“蔡忠惠”是蔡襄(1012-1067),字君谟,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米南宫”即米芾(1051-1107),字元章,后改芾,湖北襄阳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赵集贤”是赵孟頫(1254 -1322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今浙江湖州人,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四友斋论书一则》的大意是,宋代只有蔡襄、米芾用晋人的方法,但只是大概而已。直到元代赵孟頫的出现,才尽得晋人王羲之的妙法,这可以说得到了晋人正宗的笔法。所以,有人评价赵孟頫的书法,上下五百年,就是他一人。对赵孟頫的书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林散之十分推崇赵孟頫。他说:“赵字平整、圆润、妍美,是元朝一大家,宋以后一人而已。”有一次,林散之正在临写赵孟頫的《千字文》,学生张志耀和崔可涛在旁边看,崔可涛在纸上写道:“我听有的人说,赵孟頫的字有点媚、有点俗。”林散之说:“他们不懂,他们没有到那个境界,赵孟頫的字是秀气、潇洒、飘逸。”林散之临帖相当一段时间后,写了两句话:“封山育林时时栽种,农田水利此事最重。”用的就是赵孟頫的笔法,方笔用得特别好。张志耀当上林散之纪念馆馆长后,把这两句话刻在竹板上,悬挂在林散之纪念馆砚石斋的正门两边。 

林散之楷书《四友斋论书一则》(局部)

林散之楷书《四友斋论书一则》作于1952年,方正茂密,体态端庄,用笔圆劲,笔画丰腴,典型的唐楷,斜捺明显,是林散之楷书中的代表作。我看到这幅作品的第一感觉是林散之临唐楷较多,而且功力深厚,已克服了年轻时“起笔尖斜,收笔露尖”的不足。这使我想起了他对颜真卿的评价:“颜鲁公笔力雄厚,力透纸背。”“颜鲁公的《争座位》,写的时候并不想留下来的,当时是草稿。但现在看,没有病笔,个个字站得住,是真功夫。楷书《四友斋论书一则》在章法上用的是界格式,正文56个字分4行排列,纵有行,横有列,行与行、字与字之间均有墨线,而且上下左右排列得整齐划一,用的应该是狼毫笔,在熟宣纸上书写而成。

林散之楷书《四友斋论书一则》6次著录:1985年12月著录在《林散之书法选集》第6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年9月著录在《林散之书法集》第20页(古吴轩出版社),2000年6月著录在《林散之书法艺术解析》第11页(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年7月著录在《林散之书法精品集》第9页(古吴轩出版社),2001年10月著录在《林散之艺术馆馆藏精品集》第6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23年11月15日发表在《中国书画报》第9版。

相关链接 王罡简介

王罡,林散之研究专家、“金陵散王”。江苏扬州人,1957年出生,毕业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哲学系,哲学学士。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东海民兵杂志社总编辑,大校军衔。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南京汉风书画院名誉院长、林散之研究院院长。

王罡说:“我一生就干两件事:一件是当兵扛枪,一件是收藏研究林散之。我一生就穿两套衣服:一套是军装,一套是西装。”“我做人的宗旨是:知敬畏,懂感恩,有担当。”

王罡是一名职业军人。三次荣立三等功,被授予“国防服役”金质纪念章,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并授予称号,受到两代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雕塑家尹悟铭为王罡雕塑半身铜像,中国台湾著名画家张家玮为王罡画漫像,日本华人著名画家王子江为王罡画肖像。

王罡收藏林散之的草书、绘画、诗稿、笔谈、视频等近千件,其中的轮椅是林散之晚年重要的随身物件,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被堪称“林散之草书笔法之经典”,手卷《中日友谊诗》被称为“林散之第一草书”“神卷”“林散之王”,堪称国宝。王罡发表研究林散之的文章400多篇,专著《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面向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华人时刊》杂志连载,历时4年。专著《林散之草书过眼录》(10卷),《中国书画报》从2021年1月6日起连载。王罡出席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林散之》的拍摄,在中国第一高楼、世界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签署中国收藏《上海宣言》,在第十七届全国收藏文化(深圳)高层论坛作林散之主题演讲,王罡的名字收入《世界名人录》。

【责任编辑:刘梦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