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一带一路网> 要闻速递>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2024-02-18 09:12

来源:《求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作者:顾学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并就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之相适应、相配合。新征程上,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要充分把握并践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改革、内外循环互促、系统协调全面、包容安全共享的基本特征,推动形成更有活力、更有韧性、更加均衡、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把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核心特征之一就是制度型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体制机制改革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系,是我们推进开放与发展事业的重要遵循。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就是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与国际经贸规则相接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走出了一条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的路子。今天,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和艰巨程度都不亚于改革开放初期,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会冲击部分固化的利益藩篱,甚至可能会“伤筋动骨”。只有牵住制度型开放的“牛鼻子”,进一步倒逼国内制度改革与创新,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制度建设推动改革向体制机制的“深水区”、“无人区”迈进,才能真正实现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在制度层面的高度统一。

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动力,必须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顶层设计,推动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方面,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推动商品和要素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跨境流动。要进一步推进关税减让力度,降低工业品和部分能源的进口关税水平,适当降低部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进口关税,适时调整部分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关税,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进口。另一方面,围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的制度供给。要更加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抓手,在重点领域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放宽注册资本、投资方式等限制。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完善与数字贸易等新模式新业态相适应的监管模式,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探索国有企业、知识产权、市场采购等“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加快破解制约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深层次问题,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坚持在法治基础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扩大开放中推进涉外法治建设,不断夯实高水平开放的法治根基。

二、把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外循环互促,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开放、发展与内外循环的重要关系。开放与发展要立足自身基础、把握战略主动,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开放与发展要面向全球、提升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水平和层次,有赖于国际循环的强大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作为我国新一轮开放的着力点,极大提升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和韧性,推动我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从国内看,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40%;国内大循环不断畅通,有效稳住了国内投资与国内消费基本盘,成为我国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的重要依靠。从国际看,与2012年相比,202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71.5%,达到约42万亿元,服务进出口总额增长96.2%,达到5.98万亿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二服务贸易大国地位日益巩固;吸收外资增长61.2%,达到1.2万亿元,双向投资居世界前列。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丝路海运”航线通达全球43个国家的117个港口,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4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外循环互促,要构建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内外市场联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一方面,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国内基础。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稳步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积极构建内外贸融合的分销体系,在强化外贸的同时,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升内外贸协同能力,推进知识产权、质量保障、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内外市场衔接。完善投融资机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作用,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进一步挖掘中西部的潜能,打破地区间封锁和垄断,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内陆地区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能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关键原材料和核心技术的国内供应能力,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对开放的自主驾驭能力。另一方面,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提升参与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国际支撑。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基本盘。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汇聚融合国外高新技术、高级人才等高端要素,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畅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内需与外需的联动,强化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形成“以内领外、以外促内”的良性互动格局。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在世界范围内完善产业链,依靠创新培育发展高端产业,强化发展的要素、供应链和国际空间支撑,确保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持续迈进。

三、把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系统协调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均衡稳定

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加强对开放工作的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谋划”。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深刻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在许多重要场合、重要讲话、重要会议上阐述了系统观念,并充分运用到改革、开放、发展的各个方面。深刻理解把握系统观念,就要强化用系统思维观察分析、研究解决开放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要树立系统协调全面的大开放思维。我们今天所面对的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服务、要素、信息等各方面的全球化,近年来的大国博弈已经从贸易领域扩展到科技领域、金融领域,整体呈现多领域、复杂性、严峻性等特征。回顾世界经济史,自18世纪以来称得上“强国”的英、美、日等国家,无不在产品、技术、要素、航运、金融等方面形成全方位优势,在区域乃至全球经贸格局中拥有话语权。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系统工程。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能只是某个领域、某个地方、某个方向的单兵突击,各个领域、各级部门都要行动和参与进来,需要统筹谋划、强化协调。尤其是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下,需要统筹考虑的对象更加多维、需要多方配合的因素更加全面,只有调动各方力量、运用各种资源,打出新的“组合拳”、合奏出新的“交响曲”,才能下好开放发展这盘大棋。

以系统观念谋划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加强开放举措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形成商品、资金、技术、人才、数据合作与交流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大开放格局,带动实现发展的整体效应,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基础。一方面,加强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统筹协调,构建开放与发展的合力。要加快实现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和其他经济技术合作之间的融合互动,实现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投资、引进来与走出去之间的协调发展。强化贸易政策与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统一政策导向、凝聚政策共识,形成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另一方面,提升开放的整体性、协调性,提升开放综合实力。要以更为开放的态度参与全球科技合作,持续加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在开放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与合作,重视发展本土化、一体化、立体化合作,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坚持并参与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前提下,实现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多边开放与区域开放更好结合,统筹好协议开放与自主开放,增强对外开放的全面性、系统性。在提升贸易投资质量的同时,逐步在国际金融、贸易投资、产业分工等领域的制度和政策形成中争取更大的影响力、决策权。

四、把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包容安全共享,确保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为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带来了实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中国扩大开放的举措,是根据中国改革发展客观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这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论断,实现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人民幸福三者的贯通。

近年来,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国内外因素相互交织渗透,外部风险和挑战整体呈上升趋势,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复杂严峻形势。从国际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全球经济领域风险积累,大国博弈竞争加剧,地缘政治格局趋向复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粮食短缺、能源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依然存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不安。从国内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深化,改革逐步走向深入,诸多领域经济安全风险凸显,在更安全的条件下扩大开放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实现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要统筹开放与安全,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努力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国际环境。一方面,坚守安全开放底线,建立以安全可控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以先进技术和信息化平台为手段、以法律为保障的现代化风险防控体制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更为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在气候变化、粮食短缺、能源危机、生命健康、环境治理等关乎人类福祉的关键问题方面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另一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动全体人民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同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加强能源、税收、金融、绿色发展、减灾、反腐败、智库、媒体、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推动形成开放、多元、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参与度、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更广泛的朋友圈。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和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

【责任编辑:殷晓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