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一带一路网> 要闻速递>

范恒山: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与民营企业的强壮之道

2024-03-08 10:1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编者按:2023年5月26日,“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在湖北武汉召开。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著名经济学家范恒山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并作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与民营企业的强壮之道》的主旨讲话。现将讲话全文刊发。

“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与民营企业的强壮之道”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各个方面尤其是民营企业十分关心。但这个题目比较大,限于时间,只能大而化之、提纲挈领的谈些想法。

回顾过去,在民营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总是面临着一些杂音的干扰,其中有对民营经济出言不逊的,也有谤议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不好的。不少民营企业忧心忡忡,担心地位不保,随时被整治;担心市场不佳,发展无前途;担心形势多变,投资打水漂。于是,有的要躺平,有的要迁移、有的要转让。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是一些民营企业对发展大势没能深入准确地把握,但又往往过分看重和倚赖外部环境,小看自身在发展中的主导性和能动性。鉴此,我就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和民营企业应当选择的发展路径谈一些认识,主要有两点。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道路宽阔、前景可期

民营企业最为担心的是自身的发展前途,这种担心源于对政策走向与制度环境的信心,又来自关于市场状况和经济态势的认识,在本质上关联着民营经济的社会地位和运行空间。以过去多年的实践为依据,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民营经济发展前途光明,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第一,从制度保障看,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关于民营经济的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在党的十五大确立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中央进一步确立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其中之一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目前为止,党和国家的这一立场坚定不移,从来没有动摇过;在历次重大会议和重要文件中,党和政府对这一方针不断加以重申,从来没有改变过。发展民营经济同发展国有经济一样,成为了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一道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和支持。

第二,从社会地位看,民营经济发展已遍布国家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增强国力、维护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通常的说法是,目前民营经济已经形成了“五、六、七、八、九”的发展格局,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发展民营经济是市场的需要,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要求的需要。民营经济已融入中国经济的血脉之中,是国家骨骼的一部分,地位不可动摇,发展难以替代。

第三,从发展势态看,中国经济发展空间阔、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民营经济运行舞台宽广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先后遭遇了封锁制裁、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重大疫情袭扰、围堵遏制等各种严重困难,但仍然乘风破浪、稳健运行,保持了长期高速增长的态势。从过去到现在,唱衰中国、放言中国经济崩溃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歇,但结果是“崩溃论”一再崩溃。中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原因在于具有长、中、短三个方面的因素做支撑。长期发挥作用的因素是庞大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庞大的市场”是十四亿多人支撑的市场,它从填平补齐、取代替换、转换升级等方面催生了庞大的需求与供给,进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能量。“有为的政府”通过富有效率的运作,弥补市场机制存在的缺陷,推动市场更加有效的运行。中期因素在于,围绕经济转型、市场开拓、民生改善等与时俱进制定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往往能对5—10年或更长时间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短期因素是,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着眼于化解现实突出矛盾、实现年度与近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时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主要是运用政策杠杆对经济运行进行适宜的调节或调控。从这些年诞生的相机调控、区间调控、跨周期调控、逆周期调控、定向调控、精准调控等经济术语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这一点。长中短三方面因素相互激发、有机结合,带来了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支撑着长期向好发展的势头。从未来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已经开启,高质量发展成为首要任务,这样的环境使经济发展的前途更加清晰,空间更加广阔,这也给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极为宽广的舞台。

第四,从营商环境看,为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服务的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性条件将不断改善

过去一些年来,以“放管服”改革为依托,以具体事项办理状况为牵引,以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为导向,营商环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行政审批权力的运用空间大大压缩,政府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如今,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各级政府的自觉行动和地区间比拼的重要内容。下一步,营商环境建设将朝两个方向延展:一是从面向所有企业的普惠化服务朝着着力为每一个企业排忧解难的个性化服务延展;二是从主要是通过简政放权提高效率为企业提供方便向优化制度与政策为企业提振信心延展。这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明确指出的:“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这意味着,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持续改善。

第五,从历史事实看,过去几十年来,民营经济不仅没有受到打压,而且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

国家就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发布了若干个号称“几十条”的文件,民营企业所经营的领域几乎涉及到所有方面。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间确立了“清、亲”关系。对那些面临危机濒临倒闭的企业,各级政府尽全力出手相救。除非掌握确凿的违法事实,不会对民营企业法人及企业采取法律与行政措施,即便是对一些社会舆论较大的民营企业也是如此。对极个别因行政干部违法造成民营企业损失的情况,在查明情况后,国家在对涉事公职人员依法依规处置的同时,对受损民企予以合理赔偿。我们看到,过去几十年来,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著名品牌。

综上所述,民营经济发展前途光明、前景可期。民营企业应擦亮眼睛,不要为假象所迷惑,不要把杂音当主调,不要把对违法犯罪者的惩治与打压与民营经济划等号。应对市场充满信心、对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和更富开拓性、创造性的努力投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之中。

二、民营企业做强做大须知晓敬畏、善于进取

公务人员有从政的守则,专家学者有治学的规矩,兴业从商有应遵的轨道。历史和现实给了我们足够的知识和全面的镜鉴,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并依此优化发展路径与方式。对企业来说,外部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再好的环境,也有企业倒闭破产、折戟沉沙;再坏的环境,也有企业崭露头角、脱颖而出。企业实现成功的路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也有必须遵循的规律、遵守的底线、把握的原则。总体来说,民营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知晓敬畏、善于进取。

第一,知敬畏:守住底线,心有所惧、行有所止

守住底线是企业平稳运行、安全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条件,是大而不倒、强而不衰的重要保障。在这个方面,重要的是恪守“八忌”:

其一,忌违法乱纪。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上要矢力创新,但各种行为必须要严格守法。一朝违法,终身受咎。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而挑战法律底线,违法乱纪免不了会遭到“秋后算账”。要认识到,千金难买自由,违法犯罪的钱不赚也罢。

其二,忌践踏爱国主义。爱国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内在品德和基本义务,企业和企业家尤应坚守爱国主义精神。一则,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家的成长离不开祖国沃土的养育,国家总是提供过直接和间接的帮助,要懂得感恩;二则,企业的发展前行、企业家的成长提升可以与某个人、某一群人,甚至某一个地区断绝关系,但永远也不可能与一个占全球人口1/6强、全球化联系宽广深厚,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已超过30%的祖国脱离关系。任何时候都不要对自己的祖国言行不恭,否则就会是自毁前程、自取其辱。

其三,忌干政弄权。企业生产经营与治国理政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企业干政弄权属于越界操作,除非你另有所图,都应始终把自己的行为严格限制在从事生产经营的限度内。干政弄权为社会治理规则所不容,不仅会使企业发展深陷窘困,也会使企业家自己蹈入危险境地。

其四,忌长期搞家族制。家族制与现代企业制度不相兼容,不利于科学决策和有效治理,也不利于素质提升和创新驱动,容易形成家长式决策和任人唯亲式管理,是企业破败的根源。不宜搞大量使用家庭成员的直接的家族制,也不宜搞任用亲信心腹的间接的家族制。当然,家族制运作在民营企业初创时期往往难以避免,但要想持续做强做大,必须痛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切实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

其五,忌肆意扩张。企业盲目拓展、四面出击必然导致衰亡,是为实践所反复证明的一个道理。能力不及、管理薄弱、资金短缺等是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所在。企业在运营领域上适宜的选择是专注一行、做深做精;适当拓展、一举多元。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以为把这一行做好了就能够把所有行当都做好。

其六,忌背离政策导向。政策是国家发展的指南,是市场成长的空间,也是企业获取利润的机会与载体。顺着政策走,必然受益无穷;逆着政策干,一定前途渺茫。这些年房地产运行的状况为此提供了深刻而生动的例证。在“房住不炒”政策出台后仍如以前一样靠“吃两头”虚作空转的房地产企业,无一例外都陷入了困境。企业发展靠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管理者具有把握政策、运用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且这一点在中国特别重要。

其七,忌高傲自大。和气生财、谦逊得利。骄矜傲慢、目空一切会疏远朋友,招来嫉恨,对企业而言就是疏远资源和市场,招来麻烦与障碍。企业经营者的能力有高低之分,且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状况,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持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但同时要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企业经营者不要把企业成功都视作自身能力所致,特别是不能把国家政策的威力误当做是自己本身具有的能力。

其八,忌背信弃诺。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中华民族以诚信立世,仁义礼智信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背信者最终会遭到唾弃,成为孤家寡人,并付出沉重代价。就企业发展而言,其成长壮大有赖于经济的良性循环,而良性经济循环来自于企业间的密切合作。没有信誉,契约关系就难以维护,经济循环也不能有效展开,企业合作自然也无法持续进行。

第二,善进取:勇于开拓,把握规律、灵活应变

民营企业要做强做大,既要坚守底线,也要勇于开拓,好的发展前途需要争取,踔厉奋发、不断创新才能赢得光明的前途。发展模式千路万径,经营方法千差万别,民营企业要基于外在环境和内部状况而进行科学决策、合理取舍。我以为,把握如下六个方面非常重要。

其一,要不断提升企业和企业管理者的素质。相对而言,我国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及其管理者的素质还不够优良,需要基于道德修养和制度建设大力提升。企业的素质体现在制度体系和管理构架的模式上,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则体现在思想境界和治理能力的状况上。企业制度要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对接,体现时代水平和创新需求,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以市场为中心。企业应当以以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为己任,但同时也必须有国家情怀、社会责任和商业信誉,不能成为唯钱是图的奴隶。企业管理者应具有良好的思想精神、文化内涵和道德修养,不能成为热衷于花天酒地、招摇显摆、趾高气昂的土豪。企业与企业管理者之间所比较和竞争的应当是境界、能力与奉献,而不是派头、奢华和狂妄。我们能看到,我国现实生活中那些财产组织形式与法人治理结构现代化程度较高,经营管理者市场意识敏锐且具有良好思想境界、厚重社会情怀的企业,往往都能够持续壮大、历久不衰。

其二,要紧紧把握发展大势与政策导向。明了大势,就能把准企业运营的方向,从而不会做违规逆律的决策,不会犯覆巢毁卵的错误。熟悉政策,不仅能获取国家赋予的红利,也能抓住市场的机遇。企业要建立强有力的形势预判和政策研究机构或队伍,企业管理者要多腾出时间搞调研、学政策、观市场。

其三,要积极融入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由国家为特定区域量身打造,有政策叠加、项目倾斜、环境优良、先行先试等特殊红利,因而有巨大的利益获取空间。先融先受益、深耕深扎基。民营企业要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紧跟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步伐,力求先行一步进入实施区域,以重点项目为载体,积极抢占发展先机。

其四,要抢先运用或借能先进工具性或平台性科学技术。数字技术、产业互联网等工具性或平台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成果,将对生产、生活、治理、运行等各领域、各方面产生革命性影响。对企业来说,它们不仅是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手段,也是推动生产经营创新的支撑。谁率先利用,谁就能争取主动,反之迟疑一步,则落后千里。民营企业要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及时打造基础设施,合理利用公共平台,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    

其五,要善于在“结合部”上做文章。“结合部”最容易被忽视,但一旦涉足,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益处。“结合部”竞争相对薄弱,小的投入可以取得更多的产出;通过“结合部”还能合理规避某些政策限制与市场制约,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结合部”是融合创新、集成创新的载体,由此可以占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高地。民营企业要高度重视“结合部”开发,例如可以把房地产开发与发展康养、文创、特色旅游及美丽乡村建设、城市更新改造有机结合起来。

其六,要把握人性特征,紧扣舒适性、幸福感要求拓展产品和服务。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的愿望,注重基于美观、舒适、方便、愉悦等人性取向拓展产业门类、创新产品式样,相应加强定制性个性化设计。要走在市场前面,预判消费者需求,注重细节与关键,使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创新都能令消费者眼睛一亮、心头一振。

总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光明,民营企业要始终坚定信心,任凭风浪涌,稳坐钓鱼船,心无旁骛搞经营。前进道路上充满机会,但机会稍纵即逝,需要努力争取。机会永远是留给那些砥砺前行的企业和人们的。我们要努力奋斗,迟疑不如前行,慢走胜过躺平。

【责任编辑:王东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