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林散之草书《王建<十五夜望月>》过眼录

2024-04-01 10:2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省和州(今安徽省和县),生于江苏省江宁府江浦县(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南京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名誉主席等。林散之8岁学艺,未有师承。16岁跟范培开学书,18岁从张栗庵,32岁师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先楷后行,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皆所摹习。历经“三变”之后,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怀素为体,以王铎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用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并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创立“林体”。“林体”草书的特点是“瘦劲飘逸”,基本特征是“瘦劲圆涩,枯湿浓淡,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林体”草书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巨匠赵朴初说:“林老书法,举世无双。”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题怀素上人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林散之草书《王建<十五夜望月>》

林散之草书《王建<十五夜望月>》,立轴,尺寸为 67厘米×34厘米,大约 2平方尺,落款是“王建望月,散耳”。引首章是“曾登太白”(朱文),名章是“林散之印”(白文)。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九五品相。作品正文内容是: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在谁家。

王建(768—835),字仲初,河南许昌人,唐朝晚期大臣、诗人。王建家境贫穷,早岁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年轻时从军长达13年,46岁才开始为官,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任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王建以乐府诗著称于世,写下了许多从不同侧面反映社会矛盾和民间疾苦的作品。语言通俗明快,凝练精悍,并有《王司马集》《宫词》行世。《十五夜望月》是王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寄友人杜元颖的。杜元颖(775-838),京兆杜陵人,官至宰相。杜元颖因镇守蜀中不力,贬为邵州刺史,又贬为循州司马。《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意境很美,王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之夜这一特定的环境,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用北宋诗人苏轼的话说是“诗中有画”。

林散之草书《王建<十五夜望月>》(局部)

林散之草书《王建<十五夜望月>》,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是精品之作。其主要特点是圆笔,圆笔主要体现在点画入笔、收笔和转折处。运笔方法是逆入平出,下笔时用裹锋,不使笔锋分散开来,然后提笔运行,写到末尾不顿不折,一驻即收。圆笔在篆书中以李斯小篆和石鼓文为典型,在草书中用的最多,如王羲之的《十七帖》、怀素的《自叙帖》、王铎的《拟吾家逸少帖》。林散之草书《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圆笔的特点尤为突出,起笔时的圆笔如“中”字里一竖的开始、“白”字中一撇的起笔。收笔中的圆笔如“庭”字中最后一画的末端,“夜”字中一横的尾部。转折中的圆笔如“露”“花”二字,还有“明”字。圆笔点画绵连,使转呼应,走笔酣畅,中锋运笔,线条有弹性,尽显出圆笔劲健浑穆、潇洒流畅的特征。此外,林散之在这幅草书作品中还用了方笔、提按、虚实、涨墨等技法。

2015年5月,“向大师致敬——食砚斋珍藏林散之书画精品展”在广州汕头见贤5号美术馆展出。林散之长子、书画家林散之被聘请为展览总顾问,我被聘请为顾问。5月31日上午,我有幸拜观了林散之草书《王建<十五夜望月>》,在场的有林筱之。看完作品后,应见贤5号美术馆馆长张晓强请求,我在展览的作品集上签名并和他合影。2015年9月,草书《王建诗<十五夜望月>》在常州刘海粟美术馆展出,我也应邀出席了开幕式。

林散之草书《王建<十五夜望月>》,2024年3月27日,发表在《中国书画报》副刊第13版。现仍由江苏省美协第四任主席、江苏省国画院第四任院长、收藏家宋玉麟收藏。

相关链接 王罡简介

王罡,林散之研究专家、“金陵散王”。江苏扬州人,1957年出生,毕业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哲学系,哲学学士。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东海民兵杂志社总编辑,大校军衔。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南京汉风书画院名誉院长、林散之研究院院长。

王罡说:“我一生就干两件事:一件是当兵扛枪,一件是收藏研究林散之的草书。我一生就穿两套衣服:一套是军装,一套是西装。”“我做人的宗旨是:知敬畏,懂感恩,有担当。”

王罡是一名职业军人。三次荣立三等功,被授予“国防服役”金质纪念章,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并授予称号,受到两代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雕塑家尹悟铭为王罡雕塑半身铜像,中国台湾著名画家张家玮为王罡画漫像,日本华人著名画家王子江为王罡画肖像。

王罡收藏林散之的草书、绘画、诗稿、笔谈、视频等近千件,其中的轮椅是林散之晚年最重要的随身物件,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被堪称“林散之草书笔法之经典”,手卷《中日友谊诗》被称为“林散之第一草书”“神卷”“林散之王”,堪称国宝。王罡发表研究林散之的文章400多篇,专著《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面向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华人时刊》杂志连载,历时4年。专著《林散之草书过眼录》(10卷),《中国书画报》从2021年1月6日起连载。王罡出席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林散之》的拍摄,在中国第一高楼、世界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签署中国收藏《上海宣言》,在第十七届全国收藏文化(深圳)高层论坛作林散之主题演讲,王罡的名字收入《世界名人录》。

【责任编辑:殷晓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