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林散之草书《王安石<乌塘>》过眼录

2024-04-15 10:1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省和州(今安徽省和县),生于江苏省江宁府江浦县(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南京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名誉主席等。林散之8岁学艺,未有师承。16岁跟范培开学书,18岁从张栗庵,32岁师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先楷后行,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皆所摹习。历经“三变”之后,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怀素为体,以王铎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用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并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创立“林体”。“林体”草书的特点是“瘦劲飘逸”,基本特征是“瘦劲圆涩,枯湿浓淡,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林体”草书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巨匠赵朴初说:“林老书法,举世无双。”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题怀素上人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林散之草书《王安石<乌塘>》

林散之草书《王安石<乌塘>》,立轴,尺寸为98厘米×34厘米,大约3平方尺。落款是“七六年十月书,王安石乌塘诗,林散耳”。引首章是“大年”(朱文),名章是“散之印信”(白文)。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裱工精细,九五品相。作品正文内容是:

乌塘渺渺绿平堤,

堤上行人各有携。
试问春风何处好,

辛夷如雪柘冈西。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政治家、改革家。《乌塘》是王安石描写乌塘柘冈春景的一首七言绝句。乌塘是王安石的祖茔所在地,也是他早年读书的场所,第一句描写了乌塘盈盈春水与堤岸平齐的美好风光。第二句写游人各携食具、酒器嬉游堤上的热闹景象,后两句点出辛夷花盛开如雪的柘冈西边是王安石最为喜爱的地方。全诗格调轻快,景情交融,表现了王安石对自然、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相传王安石做宰相时很廉洁。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京城拜访王安石,王安石准备请他吃饭。第二天,萧公子盛装前往,心想王安石一定会盛宴招待。过了午时,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一会,王安石才请他入席。萧公子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又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上饭后,旁边放了菜羹。萧公子骄横放纵,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其余都放在一边。王安石看后就把剩下的饼拿过来吃了,后来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1976年10月,每年一次的南京菊花展在玄武湖梁洲举行。10月20日,林散之观展后赋诗《为玄武湖菊花展作》:“男女工农笑入怀,双双齐到后湖来。共说梁园秋更好,菊花万种向阳开。”林散之草书《王安石<乌塘>》就是1976年10月创作的,盛年挥毫,宿墨蘸水,偏正相依,似断还连,乃上乘之作。在作品中,林散之用的是欹侧法。所谓欹侧,就是改变字的位置和角度,使其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和斜度。王羲之在《丧乱帖》中用的是欹侧法,如第二行中的“离”字向左倾斜;王铎在行书《书画虽遣怀文语轴》中用的也是欹侧法,如第一行中的“事时”二字 向右倾斜。林散之继承前贤,在草书中经常使用欹侧法,如这幅草书《王安石<乌塘>》中的“乌”字偏向右方,“如”字偏向左方,特别是“何”字和“夷”字,似乎“摇摇欲坠”,颇有“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

林散之草书《王安石<乌塘>》(局部)

林散之草书中的欹侧一般分为向左斜和向右斜两种。有的是似欹反正,看上去是斜的,实际上是正的;有的是真正的倾斜,要靠章法中的上下字反倾斜去补救,以形成不同的字势,如“人”字和“各”字便是如此。但是,不论是什么形式都是从险绝中求平稳,从动态中找平衡,从而达到“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的最高境界。林散之用欹侧法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变化字形,形成反差,增加动感。

《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封面

《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第137页

《中国书画报》2024年4月10日的报头

2024年4月10日《中国书画报》副刊第13版

2024年4月10日《中国书画报》副刊第13版(局部)

林散之草书《王安石<乌塘>》,2010年4月著录在《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第137页(文物出版社),2024年4月10日发表在《中国书画报》副刊第13版。

相关链接 王罡简介

王罡,林散之研究专家、“金陵散王”。江苏扬州人,1957年出生,毕业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哲学系,哲学学士。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东海民兵杂志社总编辑,大校军衔。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南京汉风书画院名誉院长、林散之研究院院长。

王罡说:“我一生就干两件事:一件是当兵扛枪,一件是收藏研究林散之的草书。我一生就穿两套衣服:一套是军装,一套是西装。”“我做人的宗旨是:知敬畏,懂感恩,有担当。”

王罡是一名职业军人。三次荣立三等功,被授予“国防服役”金质纪念章,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并授予称号,受到两代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雕塑家尹悟铭为王罡雕塑半身铜像,中国台湾著名画家张家玮为王罡画漫像,日本华人著名画家王子江为王罡画肖像。

王罡收藏林散之的草书、绘画、诗稿、笔谈、视频等近千件,其中的轮椅是林散之晚年最重要的随身物件,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被堪称“林散之草书笔法之经典”,手卷《中日友谊诗》被称为“林散之第一草书”“神卷”“林散之王”,堪称国宝。王罡发表研究林散之的文章400多篇,专著《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面向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华人时刊》杂志连载,历时4年。专著《林散之草书过眼录》(10卷),《中国书画报》从2021年1月6日起连载。王罡出席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林散之》的拍摄,在中国第一高楼、世界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签署中国收藏《上海宣言》,在第十七届全国收藏文化(深圳)高层论坛作林散之主题演讲,王罡的名字收入《世界名人录》。

【责任编辑:殷晓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