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一带一路网> 要闻速递>

丽江站: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乡村振兴建设保驾护航

2024-05-30 11:11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殷晓霞)云贵高原、横断山区及青藏高原是世界“园林之母”的核心地区,这里植物多样性极其丰富,蕴藏着重要的国家战略生物资源。

近日,记者来到隶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云南丽江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丽江站”)。丽江站位于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国西南山地”东南部——滇西北核心区,地处青藏高原至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是中国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生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具有重要的区域和类型代表性。

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重要贡献

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丽江站常务副站长许琨介绍,丽江站依托滇西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运用森林大样地、海拔样带体系、动植物动态监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控制实验、森林林冠塔吊和近地面卫星遥感等现代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手段,从生物多样性的多个维度和不同时空尺度对滇西北森林生物多样性系统开展长期定位观测。“丽江站立足滇西北亚高山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和研究,已经发展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科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重要支撑平台,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他表示。

图为森林林冠塔吊(谢震霖摄)

许琨告诉记者,丽江站开展了十多年的观测,获得了大量长期、 定位、连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手观测数据。目前,丽江站收集保存了滇西北地区2600余种(其中种子1600余种,活体1000余种)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繁育平台,研发了多种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扩繁技术,申请发明专利多项,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开放共享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许琨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一项“阳光型”事业,重在开放分享。建站以来,丽江站同国内外多个科研团队就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多样性形成与演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传粉网络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研究。“我们每年接待国内外科研机构或团队近50个,600余人次,每年来站访问人员平均在2000人次以上。”他说。

昆明植物所工程师范中玉已在丽江站坚持工作了10年,他告诉记者,自丽江站建设以来,每年都会开展数据、资源、样地、仪器设备外服务30余次,支撑了多个研究项目开展,提升了开放共享能力。

带着这份坚守,范中玉希望将生物多样性普及给更多的人。“我们经常在丽江举办科普活动,先后开展了亲子团夏令营、园林园艺培训、生态毅行、杜鹃花回归、野外生存培训、求真科学营等活动。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来。”他说。

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试验和示范

丽江站不仅服务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领域发展,也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试验和示范。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丽江高山植物园目前建有植物引种保育及栽培温室10处,总面积超5000平方米,海拔分布自2600米至3600米,收集保育分布在高山流石滩、高山亚高山草甸、寒温性针叶林、硬叶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及干暖河谷等多种植被类型下的植物活体,形成了资源立体收集保存的区域中心。同时建有景观展示、实验技术、林下仿野生栽培苗圃设施80余亩,开展植物物种资源收集保存、引种驯化、生物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试验等工作。

图为丽江站“生产型温棚”内繁育的种苗

许琨介绍,2015年至今,丽江高山植物园与丽江市科技局、丽江市林草局、玉龙县科技局、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等,在滇西北地区进行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乡土树种栽培技术培训工作。在维西县塔城镇、响鼓箐、香格里拉县上江乡、金江乡、白马雪山保护区、德钦县羊拉乡南仁、丽江市鲁甸乡、塔城乡、石头乡、黎明乡、大理漾濞等地开展相关技术培训50余次,培训农户5000余户。

“我们也对当地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一定贡献的村民给予中药材种苗,以鼓励他们保护生态环境,先后向100余户村民捐赠50万株重楼、珠子参、白及、金铁锁小苗,以及用于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的乡土树种苗木。”许琨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殷晓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