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林散之行书《佛日江天十一言联》过眼录

2024-06-03 09:1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省和州(今安徽省和县),生于江苏省江宁府江浦县(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南京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名誉主席等。林散之8岁学艺,未有师承。16岁跟范培开学书,18岁从张栗庵,32岁师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先楷后行,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皆所摹习。历经“三变”之后,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怀素为体,以王铎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用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并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创立“林体”。“林体”草书的特点是“瘦劲飘逸”,基本特征是“瘦劲圆涩,枯湿浓淡,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林体”草书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巨匠赵朴初说:“林老书法,举世无双。”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题怀素上人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林散之行书《佛日江天十一言联》

林散之行书《佛日江天十一言联》,立轴,尺寸为294厘米×38厘米×2,大约20平方尺。落款是“棲霞寺留念,庚申年六月中旬,八十三叟,林散耳撰并书”。引首章是“大年”(朱文),名章是“林散之印”(白文)、“不残老人”(朱文)。长锋羊毫笔,宿墨,宣纸。裱工精细,九五品相。对联正文内容是:

佛日重辉四面青峦惊昨梦;

江天无恙满林红叶灿如花。

这副对联是林散之于1980年7月下旬应南京栖霞寺主持宏量的请求撰联并书写的。当时写了两副,一副送给了栖霞寺,后来美籍华人蒋超出资将之刻成金匾悬挂在毗庐宝殿的大抱柱上。这副是林散之的自存之作,具体有三大看点:一是“大”。1984年4月,林散之为和县霸王祠写过《犹听忍见二十一言联》,长198厘米。1988年1月,林散之为江浦建陈列馆写过《补读勤修二十六言联》,长178厘米。这副对联长294厘米,堪称联中“巨无霸”。二是“精”。联文立意高远,用词清婉,比拟精准,如临其境。联书欹正相生,枯润相发,直中寓曲,刚柔相济。可谓联书合一,至精至妙。三是“稀”。到2024年4月止,关于这个内容的对联仅发现两副。

栖霞寺毗庐宝殿

 

栖霞寺毗庐宝殿的林散之行书《佛日江天十一言联》

说到这副长联,我想起了“天价对联”的故事。那是2014年6月4日,北京匡时春季拍卖会在北京国际饭店开槌,新华网记者岳瑞芳发出“北京6月7日专电:当代草圣林散之为栖霞寺大殿所书十一言长联拍得644万元。”《雅昌网》《搜狐网》《中国网》跟进报道。天价对联的消息很快传到南京,正在住院的林散之次子林昌庚先是震惊后是质疑:“父亲林散之赠给栖霞寺的对联是公物,竟然被拍卖了?!”6月8日,他委托律师雷汉舢向有关部门举报。6月9日,我授林昌庚的委托,在作家徐良文的陪同下,到栖霞寺进一步核实。栖霞寺隆相大和尚在会客室介绍了情况后,带着我们到毗庐宝殿大抱柱前现场比对。结果认定,不是栖霞寺的对联。

此事本该结束,不料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玄奘寺负责人传真法师在博客发文《震惊:和尚卖字也疯狂,一副对联倒卖650万》,并向相关部门多次实名举报。7月11日,《扬子晚报》在《扬子鉴藏》封面刊登了北京匡时拍出的价格为644万元的林散之为栖霞寺所书对联。围绕这一天价对联,一场新闻界的“江湖风雨”开始掀起。

澎湃新闻网于7月29日发文《蹊跷:北京拍卖林散之赠栖霞寺墨宝,南京佛教协会称作品仍在寺内》。《扬子晚报》随后追访,找到隆相大和尚,拿出寺内的林散之对联核实,寺里的落款为“栖霞宝寺纪念”,拍卖的是“栖霞寺留念”。7月31日,《现代快报》刊登长文质疑拍品的真假。8月3日下午,北京匡时拍卖公司副总谢晓冬携对联来到南京,请林散之长子、书画家林筱之认定。林筱之肯定地说:“这副对联是真迹,我父亲当时写了两副,第二副赠给了栖霞寺,第一副一直留在家中,后来不知何故流失出去了。”至此,关于天价对联的“盗卖疑云”终于画上了句号。

林散之长子、书画家林筱之在鉴定林散之行书《佛日江天十一言联》

2024年5月22日《中国书画报》报头

2024年5月22日《中国书画报》第13版

林散之行书《佛日江天十一言联》,2016年7月著录在《林散之年谱》第327页(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4年5月22日发表在《中国书画报》第13版。

相关链接 王罡简介

王罡,林散之研究专家、“金陵散王”。江苏扬州人,1957年出生,毕业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哲学系,哲学学士。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东海民兵杂志社总编辑,大校军衔。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南京汉风书画院名誉院长、林散之研究院院长。

王罡说:“我一生就干两件事:一件是当兵扛枪,一件是收藏研究林散之的草书。我一生就穿两套衣服:一套是军装,一套是西装。”“我做人的宗旨是:知敬畏,懂感恩,有担当。”

王罡是一名职业军人。三次荣立三等功,被授予“国防服役”金质纪念章,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并授予称号,受到两代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雕塑家尹悟铭为王罡雕塑半身铜像,中国台湾著名画家张家玮为王罡画漫像,日本华人著名画家王子江为王罡画肖像。

王罡收藏林散之的草书、绘画、诗稿、笔谈、视频等近千件,其中的轮椅是林散之晚年最重要的随身物件,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被堪称“林散之草书笔法之经典”,手卷《中日友谊诗》被称为“林散之第一草书”“神卷”“林散之王”,堪称国宝。王罡发表研究林散之的文章400多篇,专著《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面向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华人时刊》杂志连载,历时4年。专著《林散之草书过眼录》(10卷),《中国书画报》从2021年1月6日起连载。王罡出席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林散之》的拍摄,在中国第一高楼、世界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签署中国收藏《上海宣言》,在第十七届全国收藏文化(深圳)高层论坛作林散之主题演讲,王罡的名字收入《世界名人录》。

【责任编辑:殷晓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