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草书《我书此老七言联》过眼录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省和州(今安徽省和县),生于江苏省江宁府江浦县(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南京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名誉主席等。林散之8岁学艺,未有师承。16岁跟范培开学书,18岁从张栗庵,32岁师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先楷后行,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皆所摹习。历经“三变”之后,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怀素为体,以王铎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用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并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创立“林体”。“林体”草书的特点是“瘦劲飘逸”,基本特征是“瘦劲圆涩,枯湿浓淡,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林体”草书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巨匠赵朴初说:“林老书法,举世无双。”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题怀素上人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林散之草书《我书此老七言联》
林散之草书《我书此老七言联》,立轴,尺寸为152厘米×30.5厘米×2,按行规计算大约9平方尺。落款是“林散之”。引首章是“七十年代”(朱文)、名章是“林散之”(白文)。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裱工精细,九五品相。作品正文内容是:
我书意造本无法,
此老胸中当有诗。
这副对联的内容是集句,上联选自北宋苏轼的《石苍舒醉墨堂》:“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恍令人愁。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下联选自南宋陆游的《湖山寻梅》:“小雪湖上寻梅时,短帽乱插皆繁枝。路人看者窃相语,此老胸中常有诗。归来青灯耿窗扉,心镜忽入造化机。墨池水浅笔锋燥,笑拂吴笺作飞草。”林散之在这里将“此老胸中常有诗”改成了“此老胸中当有诗”。这副对联的大意是,我写书法不讲究什么技法,一点一画信手拈来,懒得去推敲、琢磨;这位老先生饱读诗书,肯定会作诗填词。
1964年6月的一天上午,林散之在南京中医学院院长邹云翔的陪同下来到南京十竹斋,十竹斋经理陈石钧带业务员徐纯原、张舜铭热情接待,看笔赏墨,喝茶写字。林散之写了好几张字,直到近午时才离开。林散之草书《我书此老七言联》就是在这之后创作的,具体时间是1964年7月。这幅对联有三个特点:一是早期作品。林散之60岁以后才开始专攻草书,其创作分为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三个阶段。这幅草书创作于60年代。二是存量极少。当时还是计划经济,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像林散之这样的书法家每个月只能用几张宣纸,三个月用一支毛笔。那时林散之不出名,没有人收藏他的作品。三是用笔精到。线条瘦细圆劲,充满力量。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胸”和“有”二字有点儿歪,“本”和“无”二字线条比较细,“法”和“诗”二字用墨相对浓,这些都说明林散之“林体”草书的雏形已经显现。
林散之草书《我书此老七言联》(局部)
2018年5月26日至5月31日,由林散之艺术研究院、南京南视觉美术馆主办的“一代草圣——林散之书画精品展”在南京南视觉美术馆新馆(城市名人酒店43层)开幕。南京南视觉美术馆创始人陈赟专门邀请我参加开幕式,由于我去西安无法参加。5月27日下午,我专门去南京南视觉美术馆参观,陈赟馆长陪同,我重点欣赏了这幅林散之的早期作品。
《一代草圣林散之书画精品集》封面
《一代草圣林散之书画精品集》第31页
2024年7月3日《中国书画报》的报头
《中国书画报》2024年7月3日第13版
林散之草书《我书此老七言联》两次出版。2008年6月,著录在《一代草圣林散之书画精品集》第31页(江苏美术出版社);2024年7月3日,发表在《中国书画报》第13版。
相关链接 王罡简介
王罡,林散之研究专家、“金陵散王”。江苏扬州人,1957年出生,毕业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哲学系,哲学学士。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东海民兵杂志社总编辑,大校军衔。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南京汉风书画院名誉院长、林散之研究院院长。
王罡说:“我一生就干两件事:一件是当兵扛枪,一件是收藏研究林散之的草书。我一生就穿两套衣服:一套是军装,一套是西装。”“我做人的宗旨是:知敬畏,懂感恩,有担当。”
王罡是一名职业军人。三次荣立三等功,被授予“国防服役”金质纪念章,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并授予称号,受到两代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雕塑家尹悟铭为王罡雕塑半身铜像,中国台湾著名画家张家玮为王罡画漫像,日本华人著名画家王子江为王罡画肖像。
王罡收藏林散之的草书、绘画、诗稿、笔谈、视频等近千件,其中的轮椅是林散之晚年最重要的随身物件,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被堪称“林散之草书笔法之经典”,手卷《中日友谊诗》被称为“林散之第一草书”“神卷”“林散之王”,堪称国宝。王罡发表研究林散之的文章400多篇,专著《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面向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华人时刊》杂志连载,历时4年。专著《林散之草书过眼录》(10卷),《中国书画报》从2021年1月6日起连载。王罡出席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林散之》的拍摄,在中国第一高楼、世界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签署中国收藏《上海宣言》,在第十七届全国收藏文化(深圳)高层论坛作林散之主题演讲,王罡的名字收入《世界名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