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林散之草书《山有世无七言联》过眼录

2024-09-03 10:1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省和州(今安徽省和县),生于江苏省江宁府江浦县(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南京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名誉主席等。林散之8岁学艺,未有师承。16岁跟范培开学书,18岁从张栗庵,32岁师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先楷后行,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皆所摹习。历经“三变”之后,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怀素为体,以王铎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用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并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创立“林体”。“林体”草书的特点是“瘦劲飘逸”,基本特征是“瘦劲圆涩,枯湿浓淡,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林体”草书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巨匠赵朴初说:“林老书法,举世无双。”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题怀素上人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林散之草书《山有世无七言联》

林散之草书《山有世无七言联》,立轴,尺寸为95厘米×28厘米×2,按行规计算大约6平方尺。落款是“壬戌年十二月冬昼日,八十六叟,林散耳”。引首章是“大吉羊”(朱文),名章是“散之信玺”(朱文)、“江上老人”(白文)。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裱工精细,九五品相。作品正文内容是:

山有名花转不孤,

世无遗草真能隐。

北宋有个隐士叫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林逋生于儒学世家,恬淡好古,早年游历江淮多地,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非常厌恶社会上那种追逐名利、阿谀奉承的风气,最终在杭州西湖边的孤山中隐居起来。林逋擅长诗文,可每次写好后,他读毕便立即撕毁。这是为什么?原来是不想把诗留在人间,以诗出名。林逋一生未娶,却喜欢种梅花养白鹤,终日与梅鹤为伴,有人称他是“梅妻鹤子”。林逋死后,皇帝宋仁宗赐谥号“和靖先生”。1820年,还没有出名的禁烟英雄林则徐任杭州嘉湖道,因景仰同姓同宗的和靖先生重修西湖孤山林和靖墓,为林和靖题额,种梅360株,并购买两只白鹤豢养于其墓前,建梅亭且撰写了一副对联:“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

杭州西湖边的孤山

1982年10月2日,林散之换上新的中山装,从南京来到扬州,住在女儿林荇若的新家凤凰桥古籍刻印社宿舍楼。10月3日,他参加了在文园饭店举行的外孙李亚丁和外孙媳王明泉的婚礼。10月13日下午,应扬州园林管理处新任党支部书记柏正国的邀请,林散之在李亚丁、王明泉新婚夫妇的陪同下重游瘦西湖。在五亭桥前,与李亚丁、王明泉,还有女儿女婿等家人一起合影纪念。10月20日回到南京,两个月后,林散之在寓所中央路117号,把林则徐的对联“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上联和下联调换位置,创作了草书《山有世无七言联》,具体时间是1983年1月,当时林散之已是86岁的耄耋老人。

图为林散之坐在轮椅上,前面的小男孩是林散之外孙女李不殊的儿子欢郞,左一是三女儿林芷若、左二是女婿李秋水的姐姐李秀华、左三是外孙李亚丁、左四是外孙媳妇王明泉、左五是外孙女婿韦童、左六是外孙女李不殊、左七是女婿李秋水、左八是二女儿林荇若

林散之草书《山有世无七言联》,笔墨精妙,彼此呼应,上下通贯,浑然一体,乃精品之作。从笔法上看,林散之用的是呼应法,其有三个特点:一是点画呼应,如“草”字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被省略为两点,左边一点向右,右边一点向左,两点眉目传情,顾盼生恣,此呼彼应;“隐”是合体字,左右结构,右边的起笔处明显照应左边的偏旁,两边关系密切,形不接而气相通,笔虽断而势相连。二是墨色呼应,下联“世”字与“无”字并不相连,由于“世”字中的最后一笔与“无”字的第一笔墨色浓重,而且墨色一致,产生了呼应关系,特别是“无”字露锋开笔的笔势,以对应“世”字的最后一横,无形中将“世”字与“无”字连在了一起。三是章法呼应,上联中的“山有名花转不孤”7个字,与下联中的“世无遗草真能隐”7个字,一一对应,形成了呼应关系。

林散之草书《山有世无七言联》(局部)

《林散之书画集》封面

《林散之书画集》第252页

《中国书法家全集·林散之》封面

《中国书法家全集·林散之》第113页

《中国书画报》2024年8月28日报头

《中国书画报》2024年8月28日第11版

据考证,草书《山有世无七言联》,林散之创作过三副。除此,1980年9月为扬州篆刻家蒋永义作过一副,尺寸为95厘米×30厘米×2。1983年2月为徐利明作过一副,尺寸为135厘米×30厘米×2。

林散之草书《山有世无七言联》,2003年11月收入《林散之书画集》,第252页(文物出版社),2024年8月28日发表在《中国书画报》副刊第11版。

相关链接 王罡简介

王罡,林散之研究专家、“金陵散王”。江苏扬州人,1957年出生,毕业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哲学系,哲学学士。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东海民兵杂志社总编辑,大校军衔。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南京汉风书画院名誉院长、林散之研究院院长。

王罡说:“我一生就干两件事:一件是当兵扛枪,一件是收藏研究林散之的草书。我一生就穿两套衣服:一套是军装,一套是西装。”“我做人的宗旨是:知敬畏,懂感恩,有担当。”

王罡是一名职业军人。三次荣立三等功,被授予“国防服役”金质纪念章,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并授予称号,受到两代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雕塑家尹悟铭为王罡雕塑半身铜像,中国台湾著名画家张家玮为王罡画漫像,日本华人著名画家王子江为王罡画肖像。

王罡收藏林散之的草书、绘画、诗稿、笔谈、视频等近千件,其中的轮椅是林散之晚年最重要的随身物件,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被堪称“林散之草书笔法之经典”,手卷《中日友谊诗》被称为“林散之第一草书”“神卷”“林散之王”,堪称国宝。王罡发表研究林散之的文章400多篇,专著《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面向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华人时刊》杂志连载,历时4年。专著《林散之草书过眼录》(10卷),《中国书画报》从2021年1月6日起连载。王罡出席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林散之》的拍摄,在中国第一高楼、世界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签署中国收藏《上海宣言》,在第十七届全国收藏文化(深圳)高层论坛作林散之主题演讲,王罡的名字收入《世界名人录》。

【责任编辑:殷晓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