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一带一路网> 能源合作>

顾秉林谈深耕盐碱地治理与改良的清华经验

2024-09-20 10:13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image.png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焦梦 实习记者韩子涵)日前,在第三届耕地保护与盐碱地综合利用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介绍了清华大学在农业科研领域的一系列探索工作,强调立足国情、因地制宜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老科学工作者,我热切地期待有更多优秀的科研团队加入到盐碱地改良与利用的研究工作中来,研发出更多创新技术,加快科学技术实际推广和应用,让我们优秀的研发成果不仅造福于我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也为全球盐碱地治理提供宝贵的经验。”顾秉林对新一代科研工作者寄予厚望。

顾秉林强调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粮食生产与安全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是国家的重要方面之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气候变化的加剧,以及环境资源的约束日益严峻,粮食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切实端牢中国饭碗,成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与此同时,我国各大高校作为优秀科研机构与科技人才发源地,也应承担起发展农业前沿技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责任。

顾秉林现仍兼任于清华大学智库型科研机构——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一直把农业作为重点领域工作之一,为了促进海峡两岸及国际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及乡村振兴等,研究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工作。”顾秉林说。

在盐碱地治理与改良的广阔战场上,清华大学凭借其强大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持续深耕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突破。顾秉林举例道:“在盐碱地改良技术方面,清华大学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就开展了长期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以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为核心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已获得了数十项专利,为盐碱地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进一步提升盐碱地治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清华大学于2008年集能源与动力系、化工系、环境学院、水利系等多方力量,共同创立了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态研究中心。该中心不仅积极承接了包括“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在内的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还深入开展了广泛的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实现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显示出清华大学在盐碱地治理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创新能力。

他表示,清华大学高度重视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可复制性与推广性,积极构建与地方政府、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的合作网络。通过搭建高效的合作平台,实现研发成果的共享与联合技术攻关。已在我国北方及东部沿海的14个省份成功推广盐碱地改良实验示范项目,覆盖总面积超过139万亩,有效推动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白韵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