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以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扎实助推地方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9月30日,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举办“十年磨一剑 共铸辉煌梦”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座谈会。
研究院揭牌成立十年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开拓创新,推动谋求区域发展的新路子,推动河北省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充分利用北大资源 助力地方创新发展
目前,研究院设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科技、现代农业及人文社科六个研究中心。引进北京大学及其他30多所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团队和科研成果,开展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工作,推动“肽”谷健康产业基地建设落地馆陶,多个项目落地入驻产业基地。
研究院围绕地方发展,聘请各领域顶尖专家组建智库,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支撑。重点引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装备、生命科技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当地高校及企业合作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此外,还整合了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30多所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柔性引进各领域人才300余人组建专家库,包括5名院士、5位长江学者、10位国家杰青和优青,承担国家和省市课题50多项,引进技术成果500余项,完成技术成果转化50余项,服务企业300余家,创造经济效益超过人民币3亿元。
“9月24日,研究院特聘专家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张世琨受邀参加智改数转、铸造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培训会,为地方致力于大模型技术发展的企业提供了新思路。”研究院院长刘红燕表示,2014年至今,研究院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地方授课,举办专题讲座超百场,涵盖乡村振兴、“三农”科技、碳基集成电路技术等多个领域。此外,通过开展周末专家邯郸行、幸福学堂等系列活动,研究院积极引进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到邯郸,为邯郸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智慧。
打造“北大研发 河北转化”合作模式
研究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企业对接活动,推动河北省企业与高校院所的科研团队精准对接,搭建了校研企长效深度合作的平台,打造了“北大研发、河北转化”合作模式。
生命科技研究中心利用微生物工程技术,帮助企业建立了有机果园循环生产基地,优化了肽类产品的生产过程,推出了一系列高附加值的肽类产品。领军专家刘新旗教授带领团队在素食产品领域打造创新性科研成果,孵化建造国内首座、年产万吨级、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一体化装配智能植味肉工厂,并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100多篇论文、获得20多项技术及设备专利。
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心开发的产业大脑已经在多个区县政府部门、科技园运用,赋能政府开展产业链精准治理与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
智能装备研究中心通过对接国内外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了阻燃型电缆护套料及制备技术,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开发了国产化超声波换能器、新型放风机控制器等智能化设备,解决了设施农业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2024年1月,研究院孵化的邯郸迈刻思瑞科技有限公司、邯郸博润科技有限公司、邯郸精律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邯郸精律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碳智汇森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相继揭牌成立,标志着研究院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一项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一项项技术服务“落地生金”。研究院将努力加快产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