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林散之草书《自作诗<漫兴二首·其二>》过眼录

2024-10-14 10:12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省和州(今安徽省和县),生于江苏省江宁府江浦县(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南京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名誉主席等。林散之8岁学艺,未有师承。16岁跟范培开学书,18岁从张栗庵,32岁师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先楷后行,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皆所摹习。历经“三变”之后,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怀素为体,以王铎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用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并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创立“林体”。“林体”草书的特点是“瘦劲飘逸”,基本特征是“瘦劲圆涩,枯湿浓淡,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林体”草书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巨匠赵朴初说:“林老书法,举世无双。”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题怀素上人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林散之草书《自作诗<漫兴二首·其二>》

林散之草书《自作诗<漫兴二首·其二>》,立轴,尺寸为95厘米×30厘米,大约3平方尺。落款是“拙政园七绝一首,书为春如同志正,散耳”。引首章是“曾登太白”(朱文),名章为“林散之印”(白文)。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裱工精细,九五品相。作品正文内容是:

微风吹皱一池波,

绿尽芭蕉瘦尽莎。

何处名花开十八,

佛香初识曼陀罗。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1509年,明朝大臣王献臣遭巫陷辞官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名为“拙政园”。园中有堂、楼、亭、轩等多景。历经沧桑数百年,几易其主,清代时曾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1952年10月对外开放,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苏州拙政园

1963年8月,林散之与江苏省国画院的丁士青、叶矩吾、喻继高等画家到姑苏十日游。其间,林散之写了不少诗,《漫兴二首》是其中的一部分。1979年8月,这首诗收入其诗集《江上诗存》第304页(南京教师进修学院编印)。林散之在诗中描绘了拙政园的水景和花木,突出了曼陀罗花。曼陀罗花是山茶花的别名,也是拙政园的名花,园内有十八曼陀罗花馆。根据翁方纲《跋拙政园记》介绍,拙政园的选址与山茶花有关,因为王献臣喜欢山茶花而侵地建园。十八曼陀罗是山茶花中的极品,一株开十八朵花,朵朵形状不同,颜色也不同,红的便全红,紫的便全紫,一起开放,同时凋谢。晚清书法家蒋吟秋有诗称赞:“梅村诗好久留传,拙政山茶写笔颠,十八曼陀罗尚在,宝珠色相永春妍。” 

林散之诗《漫兴二首·其二》手稿

林散之诗集《江上诗存》封面

林散之诗集《江上诗存》第304页

林散之草书《自作诗<漫兴二首·其二>》,创作于20 世纪70年代,是精品之作。林散之从黄宾虹画法中继承了焦墨、渴墨、宿墨等墨法,又从王铎草书中悟得涨墨之妙并运用于草书,知白守黑,计白当黑,真积力久,自成一格。有时以浓墨、焦墨为之,既黑又亮,神采夺人,枯墨散锋处一枯再枯,墨似尽而笔仍在擦行,只见笔墨化作缕缕虚丝,在似有若无中尽显墨韵。这幅作品是以宿墨为之,宿墨蘸水,浓墨开笔,中锋运行,先浓后枯。笔锋一翻转,又变润变浓。加之林散之用的是长锋羊笔,蓄墨量多、下注慢,便于连续书写,笔毫内所蓄水墨不匀,随着笔锋的翻转、运笔的快慢,浓淡干湿,变化无穷,令人叫绝。

林散之草书《自作诗<漫兴二首·其二>》(局部)

书中的“春如”,是徐纯原的夫人刘春如。徐纯原,名煦、号钝庐,1943年生,江苏苏州人。书法家、画家、书画鉴赏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南京市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南京市博物馆鉴定顾问等职。

2009年10月13日,我在寓所原南京军区大院紫金新村别墅8号西拜观林散之草书《自作诗<漫兴二首·其二>》,2010年4月著录在《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第170页(文物出版社),2024年10月9日发表在《中国书画报》副刊第9版。

2014年4月27日,南京经典拍卖拍公司在丁山花园大酒店君悦厅举行“一代草圣林散之书画专场拍卖会”,林散之草书《自作诗<漫兴二首·其二>》位列其中,编号是0002,估价是120000元至180000元,120000元起拍,经多次争夺,最后以276000元的价格成交。


2014年4月27日,林散之草书《自作诗<漫兴二首·其二>》的拍卖信息

《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封面

《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第170页

2024年10月9日《中国书画报》报头

2024年10月9日《中国书画报》副刊第9版

相关链接 王罡简介

王罡,林散之研究专家、“金陵散王”。江苏扬州人,1957年出生,毕业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哲学系,哲学学士。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东海民兵杂志社总编辑,大校军衔。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南京汉风书画院名誉院长、林散之研究院院长。

王罡说:“我一生就干两件事:一件是当兵扛枪,一件是收藏研究林散之的草书。我一生就穿两套衣服:一套是军装,一套是西装。”“我做人的宗旨是:知敬畏,懂感恩,有担当。”

王罡是一名职业军人。三次荣立三等功,被授予“国防服役”金质纪念章,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并授予称号,受到两代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雕塑家尹悟铭为王罡雕塑半身铜像,中国台湾著名画家张家玮为王罡画漫像,日本华人著名画家王子江为王罡画肖像。

王罡收藏林散之的草书、绘画、诗稿、笔谈、视频等近千件,其中的轮椅是林散之晚年最重要的随身物件,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被堪称“林散之草书笔法之经典”,手卷《中日友谊诗》被称为“林散之第一草书”“神卷”“林散之王”,堪称国宝。王罡发表研究林散之的文章400多篇,专著《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面向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华人时刊》杂志连载,历时4年。专著《林散之草书过眼录》(10卷),《中国书画报》从2021年1月6日起连载。王罡出席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林散之》的拍摄,在中国第一高楼、世界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签署中国收藏《上海宣言》,在第十七届全国收藏文化(深圳)高层论坛作林散之主题演讲,王罡的名字收入《世界名人录》。

【责任编辑:殷晓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