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丨投早、投小、投科技 让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
资金效率提升 集中力量办大事
为了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打破了财政支出固化的格局,全面清理无效的财政资金,安徽进行了零基预算改革。
随着改革推进,政府部门之间协同性明显提高,有限的财力被精准投入重要的民生发展事项上。而对于市场经济主体,这场改革正让他们迎来新机遇。
就在几天前,合肥的这家柔性屏生产商开工了全球首条自主知识产权的8.6代线。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 高远峰:全球最高的柔性屏世代线已经在运行的是6代线,是在1.6米乘1.85米的玻璃基板上进行加工,8.6代线比这个整整大了一倍。这代表我们可以切割更多的显示屏出来,也能够切割更大尺寸的显示屏,规划总投资是550亿元人民币。
高远峰告诉记者,目前,全球新兴显示产业周期呈现明显的上行趋势,OLED技术迎来黄金时代和关键窗口期。我国显示产业中,中尺寸OLED市场正处在暴发前夜。他们的这条新产线,将打破以往国际惯用的传统工业生态显示屏技术,首次应用全国产智能像素化技术方案。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 高远峰:这几年我们显示产业随着向深水区的发展,一些源头性的技术创新投资是比较大的。特别对于我们这种投资比较大、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也急需要各方面资金的支持。
550亿的投资压在了企业身上,虽然以往他们也得到政策支持,但是资金体量较小,变化从去年开始。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 高远峰:前几年的时候,大概是百万元级或者是十万元级。对我们更大是一种鼓励,是一种荣誉性质的。现在科技部门、财政部门等等,集中一些资金,支持我们这些源头上的创新或者基础性的工艺创新,资金体量到了千万元级,这个对我们的支持帮助就是非常大了,真正缓解了我们企业资金的困难。
从十万到千万,企业为什么能获得这样的机会?
在政策清单上,我们找到了答案。安徽将省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长三角联合攻关等政策整合成一个“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专项”,由科技部门牵头,资金总量从原来每年约4亿元,直接强化到10亿元,支持方向从2022年的40个优化整合为2023年的22个,单个项目平均支持强度是改革前的5.7倍。这让一度对改革持保留态度的科技部门工作人员段菖蒲,一块石头落了地。
安徽省科技厅重大任务与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处处长段菖蒲:原来最缺的可能就是我们的财政资金的金额。改革之后,我们支持维信诺的重大专项就支持了5780万元,这个支持的强度在改革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 吴劲松:多少年想干没干的事,我们去年就能干了。大家都协同起来了,有个专班牵头加配合。钱,财政统一出,项目,大家统一搞,部门之间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提高了。
支持科技创新 调动市场的力量
不仅是各个部门拧成了一条绳,在改革中,安徽还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让财政资金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 谷剑锋:原来这些钱都是直补的,我们讲叫“撒胡椒面”也好,或者“撒芝麻盐”也好,原来就这样每年都撒出去,直补这个钱就是有去无回,效益怎么样是很难评估的。我们现在把它抽回来以后,做成政府的产业引导基金,一年就集中了80多亿元。
谷剑锋告诉记者,他们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新成立了“新兴产业引导基金”,采用“引导基金+母基金+子基金”的方式,计划用五年的时间统筹500亿元,撬动1500亿元社会资本,做成总规模2000亿元的基金丛林。
安徽省国有金融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友华:现在是基金管理人管钱,他要积极投项目、找项目,那么投资进度也加快。目前省本级16只母基金已经组建完成,总的认缴规模已经接近1800亿元,母子基金数将近200个。目前为止,已经投了325个项目,很多独角兽项目,安徽省的首台套项目,投早、投小、投科技。
这家高端装备企业凭借着研发出7项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不仅获得了省级科技转改基金的青睐,加速了研发进度,而且他们主打用于下一代光伏电池制备的钙钛矿蒸镀机,拉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朱承达:这个泵,就是做真空设备比较核心的一个零部件。前期是进口为主,现在我们在扶持国内做泵的企业,大家一块去研发,一块去进步,争取早点实现钙钛矿关键设备零部件全部的国产化。因为我们一台设备需要很多种零部件,扶持了很多本地配套的零部件加工企业,几十家应该是有的。
基金加资金,调动了市场的力量,为了管好这笔钱,政府部门也担起了责任,在改革中,财政部门新增设了国有金融资本监管处。
安徽省财政厅国有金融资本监管处处长 杜荣胜:这个放大效应是财金工具里面特别好的,效果非常凸显。原来奖补的钱,现在变成绑定社会资本一起去投资到产业里面。我形成的是股权,如果挣钱了,那变成600亿、700亿回来了。除此之外带动产业,同时带动税收。我们找一个链主过来,那上下游产业链全部都跟过来了。大家一起去把这个产业发展好,同时要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使整个安徽的产业起来了。
安徽财政零基预算改革 初显成效
在安徽,财政零基预算改革已经成为一个突破口,激发了政府部门间明显的化学变化。
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路忠林:这个是我们今年收到政府“免申即享”平台发来的短信,享受了政府资金支持294.3万元。
在安徽的改革中,实行了涉企补助资金“免申即享”,市场主体不用提交材料,收到短信后,只需网上一键确认信息无误,就能坐享资金进账。
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路忠林:节省了我们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在营商环境优化的背后,是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财政部门的这套系统会自动比对企业情况,去年系统提醒重复申请补贴的比较多,而今年提醒变成了“社会效益低”。
安徽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处长 王旭:我们有一个企业库,会给企业进行一个画像,政策找企业。企业是无感,审核的工作都是由我们各级各部门在后台进行操作。2023年3月上线以来,累计兑付财政资金129亿元,惠及企业3.2万家。兑现的时间大幅度提前,有的当天就能收到。
在安徽,零基预算改革激发出政府部门的化学变化,让政府治理效能明显提升,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2024年,安徽省级再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26.8亿元,比上年增加17.9亿元;集中财力办大事,重点保障事项资金投入从756亿元提升到843亿元。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 谷剑锋:因为我们财力本身没有那么大幅度增长,都是要靠从一点一滴里边来把它集中起来,最后我们能够办成一个大事,办成一个民生的大事。这个效益现在看逐渐会显现出来。
科技支出强度明显提高:
2023年,安徽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2%,比例居全国第3位;
科技攻关单个项目支持强度提高约5倍,特别重大项目省级支持资金可超亿元;
202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净增4700多家。
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 吴劲松:实际上零基预算背后是体制机制改革,不是个光钱的问题,钱是个表象,更深的是推动政府工作的整合,这种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的问题,是整个科技工作的统筹或者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一个切入口。
在民生领域:
2023年,统筹投入492.8亿元,支持实施50项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
统筹5亿元,专项支持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1176个,同比增加339个;
高等教育生均拨款水平由改革前的全国第30位提升至23位。
深化之路不会平坦 需要攻坚值得期待
财税体制改革从来都是着眼于长远机制的系统性重构,而不只是为了解决眼前的一时之难。安徽零基预算改革,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以大胆、生动的实践,向财政资金要效益,向协同治理要效能,正在为进一步构建提高有限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长期机制打下基础。
这场改革很专业,有专业部门、专业人士的努力;它也很大众,有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其成效,广大企业、居民可感可及。这项改革有“破”也有“立”,减掉了不该做的事,新添了能办成、办好的事。这项改革牵一发动全身,切入点是预算制度变革,触角正在向政府治理的多个方面延伸。从长计议,眼下还只是起步。面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新要求,深化之路,不会平坦,需要攻坚,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