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答卷》电视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10月13日,由上海教育电视台主办,香山革命纪念馆、北京香山公园管理处协办的《香山答卷》专题片研讨会在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举行,来自北京、上海的业界专家和教育界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围绕如何将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创新,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文艺作品创新发展等话题展开研讨。
图为研讨会现场。
上海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上海教育电视台台长、节目的出品人、总导演孙向彤介绍,《香山答卷》专题片围绕两个课堂、两首诗词、两张照片,通过历史影像、专家解读、实地探访等多种形式,生动刻画了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弘扬“赶考”精神、做好新时代“答卷人”等内容。
节目总策划、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姚喜双表示,《香山答卷》专题片从政治高度、思想深度、教育广度和艺术精读等四个维度,将红色资源与课堂教学、社会教学、文艺作品深度融合,引领学生在实情实景中提高思想认识,在学思践悟中厚植爱国情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敬一丹对该片使红色资源在节目创作与传播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给予肯定。她说,节目将优质教育资源高度整合,在情境教学中将观众自然代入,是一堂“复合”型的思政金课。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志用“深”“新”“近”三个关键词点评了该片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指出该片深入挖掘了红色文化的历史内涵与精神价值,创新了思政教育模式与红色文化传播手段,贴近了时代需求与观众情感。
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副主任曼叶平认为,专题片选取重要历史节点,立足青春视角,盘活红色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思政育人新模式,彰显出主流媒体的使命担当。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听研究室主任冷凇说,该片以现在进行时的视角解读过去完成时的事件,是沉浸式体验教学的重要示范;细节化、故事化的呈现手段,也使历史素材的教育性不断增值。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赵若竹说,节目中多元丰富的红色场景,是“大思政课”最好的案例和教材。善用素材,讲好红色故事,可以让这门课上得越来越“活”,也越来越“火”。
此外,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汤国红也从思政教育的视角,指出这是一堂让思政听得进、看得见、落得实的“金课”,真正做到把思政之“盐”,融入文化之“汤”。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校长薛磊结合一线的教育办学经验,讲述了“在‘行走的课堂’中成长”的实践意义与路径。
据了解,《香山答卷》专题片已于10月1日在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平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