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草书《嘉州夜访大佛乌尤诸寺二首·其一》过眼录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省和州(今安徽省和县),生于江苏省江宁府江浦县(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南京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名誉主席等。林散之8岁学艺,未有师承。16岁跟范培开学书,18岁从张栗庵,32岁师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先楷后行,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皆所摹习。历经“三变”之后,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怀素为体,以王铎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用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并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创立“林体”。“林体”草书的特点是“瘦劲飘逸”,基本特征是“瘦劲圆涩,枯湿浓淡,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林体”草书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巨匠赵朴初说:“林老书法,举世无双。”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题怀素上人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林散之草书《嘉州夜访大佛乌尤诸寺二首·其一》
林散之草书《嘉州夜访大佛乌尤诸寺二首·其一》,立轴,尺寸为94厘米×33厘米,大约3平方尺。落款是“昔游大佛寺一首 ,八十四叟,散耳”。引首章是“大吉羊”(朱文),名章是“江上老人”(白文)。裱工精细,九五品相。作品正文内容是:
山颓半壁紫,
佛剩满头青。
犹似嘉陵道,
千崖耸翠屏。
这首诗是林散之1934年10月夜访嘉州凌云寺、乌尤寺之后写的,共二首,这是第一首。之后,林散之作了修改,将“千崖耸翠屏”改为“千崖耸画屏”。2004年9月,这首诗收入《林散之诗集》第30页(文物出版社)。
《林散之诗集》封面
《林散之诗集》第30页
诗中的“大佛”,指乐山大佛,又叫凌云大佛、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位于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90年。大佛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体态匀称,神势肃穆。大佛高71米,仅脚面可坐近百人,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
林散之草书《嘉州夜访大佛乌尤诸寺二首·其一》作于1981年,采用的是整齐式章法。如第一行的第一个字“山”、第二行的第一个字 “头”、第三行的第一个字“耸”都是直接置顶,形成了上面整齐;第一行的最后一个字“满”、第二行的最后一个字“崖”全部着地,形成了下面整齐。上下整齐,前呼后应,从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是2006年8月在南京书剑阁画廊购得这幅作品的,价格是30000元。后来重新装裱,2007年6月,鉴定家、书画家萧平题签:“散之先生八十四岁晚笔。”2010年1月9日,林散之长子、书画家林筱之在中央门寓所欣赏这幅作品时说是精品,然后在作品的背面加盖了防伪印章。
林散之草书《嘉州夜访大佛乌尤诸寺二首·其一》(局部)
林散之长子、书画家林筱之在中央门寓所欣赏林散之草书《嘉州夜访大佛乌尤诸寺二首·其一》
2011年5月11日,林散之草书《嘉州夜访大佛乌尤诸寺二首·其一》在江苏常州阳光国际大酒店六楼展拍,具体名称是:“沧海明珠——上海中天2011常州春季艺术品拍卖会”。说到这次拍卖,我要讲述一段往事。2010年11月,上海中天拍卖公司老板蔡挺专门到南京找我,说中天拍卖将开辟“百年草圣”专题,我拿出两幅林散之作品,除了这幅,另一件是草书《张继<枫桥夜泊>》。拍卖前的几个小时,蔡挺告诉我:“你的两幅林散之草书作品在预展时给人偷走了,被偷的还有一幅是魏紫熙的山水画,一共三幅。”我听了一怔,他接着说:“我们已经报案,警方也做了笔录。”说完将有关材料给我看。蔡总再三向我表示倒欠,并告诉我这事不要外传,否则会影响当天的拍卖。关于赔偿问题,他说:“按每件作品的底价,再加百分之十五,进行赔偿。”两幅草书的底价是各250000元,加百分之十五佣金就是75000元,共计575000元。另外,拍卖公司承诺,如果破案,我将优先以现在的价格买回一幅或两幅。我考虑到与蔡总关系不错,每次我到常州都是免费吃住五星级饭店,而且是车接车送。于是我主动提出,就要每张作品的底价250000元,保留优先权。结果公司赔给我500000元,双方签订了有关协议。后来 我一直关注案情的发展,关注全国各地的书画拍卖,关注南京的画廊,期待林散之草书《嘉州夜访大佛乌尤诸寺二首·其一》和《张继诗<枫桥夜泊>》的出现。现在已到了2024年10月,仍然没有看到。不过,我还将继续关注下去。
沧海明珠——上海中天2011常州春季拍卖会图录封面
沧海明珠——上海中天2011常州春季拍卖会图录第199页
林散之草书《嘉州夜访大佛乌尤诸寺二首·其一》,2010年4月著录在《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第78页(文物出版社),2024年10月23日发表在《中国书画报》第11版。
《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封面
《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第78页
2024年10月23日《中国书画报》报头
2024年10月23日《中国书画报》第11版
相关链接 王罡简介
王罡,林散之研究专家、“金陵散王”。江苏扬州人,1957年出生,毕业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哲学系,哲学学士。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东海民兵杂志社总编辑,大校军衔。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南京汉风书画院名誉院长、林散之研究院院长。
王罡说:“我一生就干两件事:一件是当兵扛枪,一件是收藏研究林散之的草书。我一生就穿两套衣服:一套是军装,一套是西装。”“我做人的宗旨是:知敬畏,懂感恩,有担当。”
王罡是一名职业军人。三次荣立三等功,被授予“国防服役”金质纪念章,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并授予称号,受到两代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雕塑家尹悟铭为王罡雕塑半身铜像,中国台湾著名画家张家玮为王罡画漫像,日本华人著名画家王子江为王罡画肖像。
王罡收藏林散之的草书、绘画、诗稿、笔谈、视频等近千件,其中的轮椅是林散之晚年最重要的随身物件,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被堪称“林散之草书笔法之经典”,手卷《中日友谊诗》被称为“林散之第一草书”“神卷”“林散之王”,堪称国宝。王罡发表研究林散之的文章400多篇,专著《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面向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华人时刊》杂志连载,历时4年。专著《林散之草书过眼录》(10卷),《中国书画报》从2021年1月6日起连载。王罡出席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林散之》的拍摄,在中国第一高楼、世界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签署中国收藏《上海宣言》,在第十七届全国收藏文化(深圳)高层论坛作林散之主题演讲,王罡的名字收入《世界名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