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草书《郑子经<衍极>一则》过眼录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省和州(今安徽省和县),生于江苏省江宁府江浦县(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南京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名誉主席等。林散之8岁学艺,未有师承。16岁跟范培开学书,18岁从张栗庵,32岁师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先楷后行,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皆所摹习。历经“三变”之后,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怀素为体,以王铎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用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并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创立“林体”。“林体”草书的特点是“瘦劲飘逸”,基本特征是“瘦劲圆涩,枯湿浓淡,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林体”草书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巨匠赵朴初说:“林老书法,举世无双。”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题怀素上人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林散之草书《郑子经<衍极>一则》
林散之草书《郑子经<衍极>一则》,立轴,尺寸为78厘米×40厘米,大约3平方尺。落款是“乌江,散之”。引首章是“长寿”(朱文),名章是“林散之印”(白文)。羊毫笔,磨墨,黄色宣纸。裱工精细,八五品相。作品正文内容是:
黄鲁直……善行草(书),自谓得江山之助。尝曰:“草书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纠(缠孔左右),(遂)号为草书,不知与蝌蚪篆籀同法同意。数百年来惟(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耳。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余(余子则)碌碌耳(也)。”
这一段话出自元代书法家郑子经的《衍极》,大意是黄庭坚对书法家的评价。黄庭坚说,数百年来,能真正得到草书古法的人,只有张旭、怀素和我。宋代的苏舜元只能说有所感悟,而其他人更是不值得一提。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著有《山谷词》。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其作草书全在心悟,以意使笔。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黄庭坚所作《诸上座帖》等佛家经语诸草书帖,乃真得其妙理者。也正是由此,黄庭坚开创了中国草书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林散之推崇黄庭坚,多次论及黄庭坚的草书,创作草书《郑子经<衍极>一则》就是一个例证。草书《郑子经<衍极>一则》是林散之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作品。当时,林散之在江浦县当副县长,分管文教卫工作。尽管工作很忙,但仍挤出时间进行书画创作,绘画有《黄山琉璃桥一角》、隶书有《释智果<书颂>》、草书有《和邵子退山居三首》,这幅草书就是其中之一。作品中锋用笔,线条瘦劲,结体多变,布白疏朗,还有林散之恩师黄宾虹的笔意。因此,我把这幅书作定为林散之较早的草书精品之一。
林散之草书《郑子经<衍极>一则》(局部)
林散之草书《郑子经<衍极>一则》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在那个年代,关于此内容的作品极少,进入拍卖会的更是难得,因而不少人都认为这幅作品是赝品。2010年1月9日,林散之长子、书画家林筱之在他的寓所中央路119号鉴定了这幅作品,确认真迹无疑,并在作品的背面加盖了鉴定印章。林筱之说:“这件作品从内容到书法,为研究家父林散之草书初期的发展,以及后来‘林体’的形成提供了实据。”2010年7月18日,南京经典春季拍卖会“‘一代草圣’林散之书法专场”在南京察哈尔路90号丁山花园大酒店钻石厅举行,应南京经典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葛亚平的邀请,我观看预展并参加了拍卖。林散之草书《郑子经<衍极>一则》拍卖图录是43号,估价是70000元至100000元,起拍价为65000元,经过多个回合的争夺,最后以156800元的高价成交。
图为林散之长子、书画家林筱之在鉴赏林散之草书《郑子经<衍极>一则》
图为林散之草书《郑子经<衍极>一则》的拍卖信息
林散之草书《郑子经<衍极>一则》,2010年4月著录在《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第132页(文物出版社),2024年11月6日发表在《中国书画报》副刊第11版。
图为《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的封面
图为《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第132页
图为2024年11月6日《中国书画报》的报头
图为2024年11月6日《中国书画报》第11版
相关链接 王罡简介
王罡,林散之研究专家、“金陵散王”。江苏扬州人,1957年出生,毕业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哲学系,哲学学士。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东海民兵杂志社总编辑,大校军衔。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南京汉风书画院名誉院长、林散之研究院院长。
王罡说:“我一生就干两件事:一件是当兵扛枪,一件是收藏研究林散之的草书。我一生就穿两套衣服:一套是军装,一套是西装。”“我做人的宗旨是:知敬畏,懂感恩,有担当。”
王罡是一名职业军人。三次荣立三等功,被授予“国防服役”金质纪念章,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并授予称号,受到两代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雕塑家尹悟铭为王罡雕塑半身铜像,中国台湾著名画家张家玮为王罡画漫像,日本华人著名画家王子江为王罡画肖像。
王罡收藏林散之的草书、绘画、诗稿、笔谈、视频等近千件,其中的轮椅是林散之晚年最重要的随身物件,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被堪称“林散之草书笔法之经典”,手卷《中日友谊诗》被称为“林散之第一草书”“神卷”“林散之王”,堪称国宝。王罡发表研究林散之的文章400多篇,专著《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面向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华人时刊》杂志连载,历时4年。专著《林散之草书过眼录》(10卷),《中国书画报》从2021年1月6日起连载。王罡出席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林散之》的拍摄,在中国第一高楼、世界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签署中国收藏《上海宣言》,在第十七届全国收藏文化(深圳)高层论坛作林散之主题演讲,王罡的名字收入《世界名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