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一带一路网> 科技创新>

中国散裂中子源解锁“新技能”

2024-11-26 14:20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建在广东东莞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解锁“新技能”——文物的无损检测。11月26日,由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主办、故宫博物院和广东省博物馆承办的首届中子技术文化遗产科学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东莞召开,全球近百位文化遗产和中子技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分享中子技术在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文物研究与保护工作汇智聚力。

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总指挥王生介绍,中子作为一种独特的微观粒子,正逐渐在文物研究领域展现出很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是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和运行,为利用中子进行文物表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大科学装置的科研工作者与文物研究人员将实现一场双向奔赴,共同赋能文物研究和应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副主任梁天骄表示,不同的中子技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中子成像技术可以在不对文物造成任何损坏的情况下,清晰地显示其内部的结构和细节,而且与传统的X射线成像相比,中子对于由重金属包裹或内部结构复杂的文物,具有更强的穿透能力,就像给文物拍“CT”;中子衍射技术可以用来研究文物的晶体结构,有助于确定文物的真伪、产地和制作工艺;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则可用来确定文物的化学成分,对于研究文物的产地、制作工艺和贸易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雷勇表示,中子技术在分析文物材质、揭示古代制作工艺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不伤害文物的前提下,深入探寻历史真相,挖掘文物承载的丰富信息,这不仅是一项科技与人文的创新实践,更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据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主任张欢介绍,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能量分辨成像谱仪,广东省博物馆开展了出土汉代铁剑、清代鎏金铜器、清光绪校准铜砝码等5件文物的研究。其中的文物样品之一清代鎏金铜器,X射线难以穿透金属铜器外壁观察内部结构,而中国散裂中子源科研人员在不破坏铜器底盖的情况下,利用中子成像很容易穿透外壁看到内部的长条形状物品,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样品信息。

此次研讨会会期为11月26日至29日,特别邀请了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士、日本的外国专家,分享中子在考古学与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和优势,促进国际学术界在中子技术和文化遗产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会议荣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表示,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继续深化研究所、博物馆和大学在考古层面进行研究与技术的深度合作,加大推广大科学装置在文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为国家文物研究服务。

【责任编辑:王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