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一带一路网> 要闻速递>

刘兴华:开启共建“一带一路”全面提质增效新征程

2024-12-05 10:17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一带一路”、新质生产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济全球化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刘兴华:开启共建“一带一路”全面提质增效新征程】

南开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兴华指出,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的洪流滚滚向前。我们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开启共建“一带一路”全面提质增效的新征程。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引领全球合作潮流,树立全球合作典范,打造全球合作高地。中国追求的发展是以环境友好、科技创新、协调发展、对外开放和共享成果为基础的发展,中国追求的合作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的高质量合作。在此基础上,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性”的原则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合作树立新标杆,设定新规范,建立新参照。另一方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全球互联互通、全球发展和合作等指明方向。中国致力于推动“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齐头并进,挖掘互联互通潜力,推动合作走深走实。在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中国和共建国家拥有探寻更多合作交汇点的巨大潜力。比如,在高铁建设方面,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双方在智慧农业和数据中心等新兴前沿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另外,高质量意味着高品质、高效率,全方位提质增效是未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以高质量作为目标,既是对世界的承诺,也是对共建事业的新考验,需要中国和共建国家共同谋划,用更具创新价值的改革改造方案实现更高层级的合作目标。比如,中欧班列至今已开行超10万列,通过口岸改造和智能化改造,其运营效能和安全性得到提升;钱凯港的建设优化了中国与拉美地区之间的海运路线,提升了海上贸易的质量和效率。

摘编自《光明日报》

【孙蚌珠: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蚌珠指出,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生产关系。必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并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一方面,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而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因此,必须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催生出新产业、新模式,这些新产业的生产要素发生了重要变化,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组合配置相较传统产业有很大不同,迫切需要适应其特点建立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制度。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后者主要是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需要指出的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与之相应已有制度需要不断健全,新领域新实践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填补制度空白。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杨龙飞、孙昳恒:以数字技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杨龙飞、铜陵学院孙昳恒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在数字空间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强化思想价值引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文化传播与品牌塑造并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耦合,扩大文化产品供给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引导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其二,丰富数字叙事表达。借助数字化平台的统筹与整合能力,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叙事表达,通过打造文学、艺术、影视、展览、游戏等各类数字文化产品,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空间的内容创新转化。其三,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比如,通过名师直播讲解古诗词、非遗传承人进驻短视频平台等方式,建立起一个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相互交融的、富有视听冲击的空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再如,青年一代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要进一步激发青年群体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使他们成为以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创意、制作、营销的文化生产主体和文化产品消费主体,凝聚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春力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

【刘志彪: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教授刘志彪认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驱动下,我国要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以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和趋势下,我们要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方向,同时要为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提供更多的全球公共品,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多释放正面效应。一是促进全球的包容性增长。一方面,通过国际合作和技术转移,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使其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另一方面,为因全球化而受到冲击的国家提供再培训、教育等支持,提升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参与度。二是积极参与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不走少数国家独占霸权的经济全球化老路,必须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提升“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三是推动全球绿色化发展。通过清洁能源技术输出、支持能源技术创新、发展绿色金融等手段,鼓励绿色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加速全球能源转型。四是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平衡贸易与投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们一方面推动自由贸易协定广泛深入发展,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另一方面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各国企业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平台。五是促进文化和价值观交流。通过文化交流和多边对话,促进国家之间的理解,减少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共享发展经验,总结各国在全球化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推广公平分配、协作共赢的做法。六是尽量减少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增强经济全球化的韧性与安全。要防范金融风险,建立更加稳健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避免因资本流动引发的金融危机;建立多边金融机制,通过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多边机构,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推动全球发展。

摘编自《学习时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责任编辑:殷晓霞】
返回顶部